我们生来满怀希望,是自己的主人。我们长大满怀恶意,是世界的敌人。
顾客是上帝?
最近流行一个词,叫做“舔狗”。个人认为,认同“顾客是上帝”这一信条的行为就是“舔狗”。
卖家和买家首先是一种交易关系。一方出价,一方砍价,谈不拢就崩,谈成了就成。如果买家得寸进尺,卖家委曲求全,卖家视买家为上帝这样生意就没法做了。
比交易关系更进一步的是合作关系。买家第一次购买之后觉得这一次交易很开心,会有复购;卖家也觉得与该买家交易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此时仅仅是因为客观因素,而不是从心理上产生某种情愫,比如买家懒得挑选其他家的类似产品。
比合作关系更进一步的是朋友关系。在这个时段,双方互相熟悉,产生信任。买家对卖家产生依赖,并能够向卖家提出产品的建议;而卖家也会十分重视买家的建议,在充分考虑之后决定是否采纳建议,并回馈给买家。
这才是正常的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上帝不食人间烟火,怎么会下凡?
水火不容的医患关系
医生和患者,医生和患者家属之间的社会矛盾近年来不断升级,双方从统一战线演变成敌对势力。
虽然处处举着“人性化”的大旗,但是排队3小时,看病3秒钟的尴尬现状屡见不鲜。不得不感叹大医院人还真是多啊。
时间的花费不是最令人难受的,令人难受的是医生敷衍的行为。
我曾经陪我的母亲去医院看病,是网上预约之后去的。因为家离得远,过号之后得重新取号,这样折腾下来就到了中午。好不容易进了科室,还没说上三句话,医生说,你这个问题不是我这科的毛病,你去挂XX科。然后就把我们打发了。
临时挂号,后来只能预约到下午的。
结果这个科室的医生说,你这个毛病不是我这科的,你去看XX科,也是两三句话的事情,甚至都来不及望闻问切。而他说的这个科就是第一次挂的那个科。
我说,是那边让我们来这里的。
然后他说,要不你去拍个片我看看。
要不?听到这样的话真的有打人的冲动。医生的天职就救死扶伤啊,难道心怀恶意的人也能当医生嘛?
文明是相互催生的,医生的冷漠和随意会导致患者家属的仇恨和愤怒。
明明是最应该合作的两种人,偏偏却因为负面情绪互不尊重,这样怎么能给患者希望和信心呀?
家属,应该感谢医生在专业领域所做的努力,应该理解医生全力以赴之后的无可奈何;医生,应该使出洪荒之力救死扶伤,应该在无力回天时也决不放弃啊。
对立的家长与老师
2018年,家长群是个火爆的词。有人在家长群中谄媚,有人在家长群中撕逼,有人在家长群中被老师驱逐,有人在家长群中事不关己……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老师,是孩子路上的领路者。
这两个身份的人,因为各自的原因背道而驰。
辅导孩子作业的事情落在家长身上,批改孩子作业的事情落在家长身上,教育孩子的事情还是在家长身上。深夜陪读的是家长,做不完作业挨批的是家长,心疼孩子的也只是家长。
每次看到热搜上的关于教育的新闻都很寒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未传道,随便授业,未解惑,请问好意思在人民教师的岗位上嘛。
家长,的确应该重视孩子的成长,参与孩子的成长,来不及参与的话以后会遗憾啊;老师,辛勤的园丁,应该有为人师表的表率。
至于“甲方是爸爸”的畸形关系已经在另一篇文章《和甲方和平分手之后的感想》中,此处不再赘述。
明明是一条线上的蚱蜢,非要弄个你死我活。前几年,合作共享双赢这句话很火,合作并不是狭义的合作,我们每天都在合作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