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然知道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在同样情境下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并且,固定型思维模式会让人变得复杂。这种思维模式让人们过分担心自己“固定的”的能力,并促使人们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有时,这种思维会让人付出代价,让人们变得喜欢评判别人。
那么一个有着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教练,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当中,会有些什么样的表现呢?
作者在书中讲述的故事中的篮球教练奈特,他就是一个复杂且极富争议的人。在教练球员的过程中,他既会表现出和蔼的一面,比如他教导的球员受了伤,奈特陪在他身边,帮他渡过了那一段难熬的日子。另外,他也会有残忍的一面,比如,当众辱骂、贬低输了球的球员。之所有会有这样的行为表现,根本原因是他无法接受失败,每一次输了比赛,他都认为是对自己教练生涯的否定。正因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无情批判与贬低他的球员们。这样的行为,对于一个心理强大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不听,不理,不信。但对于一些性情敏感的人来说,会将他的辱骂全部听到心里去,由此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人们对这项运动的热情,会在负面情绪能量爆棚时逐渐丧失殆尽。
看到这里,让我想到在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男生,中午午休时总是迟到,也从不写作业。老师会在每天下午下课后留下他。不是让他补作业,就是让他补午休,并且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他,说一些污辱的话。那个男生在三年级后不久就辍学了。
当时的我并不能明白老师的做法是否对,现在想来,如果老师当时能换一种方式,不只是用对所有人的所谓的“标准”来要求这个同学,而是用成长型的思维模式来指导、教育他,可能这个男生的人生会截然不同。
那么,那些具备成长型思维的老师与教练的行为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书中的另一位篮球教练伍登对待球员的方式与奈特完全不同。
伍登有着自己的原则,他认为:你必须每一天都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多让自己做一些事,提高自己的能力,之后你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他是一个聪明风趣且不复杂的人,他不仅给了球员在基本技巧方面的训练,还给了他们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也给了球员们思维模式。对,就是思维模式。因为伍登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勇往直前的,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者。
他从不要求球员不输球,但是不允许球员表现敷衍,更重视球员的充分准备并且全力付出。他认为“我赢了吗?还是输了?”这是错误的问题。正确的问题是:我付出最大努力了吗?
如果尽力了,他会说:你也许会比分落后,但是你永远不会输掉比赛。正是他这样,对每位球员倾注了相同的时间和关注,对他们尊重,才使得球员们全力付出,最后走向了成功。他们同样带领球队夺得过冠军,但伍登却有着与奈特不一样的理念,因为他认为,除了夺冠,关心、激情和体贴永远是重中之重。这是伍登教练与奈特教练的不同之处,也是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的不一样的行为选择。
谁才是敌人?是胜利还是失败?如果要把这个问题拿出来问的话,相信很多人会以为失败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其实不然。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更恐惧的是失败,会一直对失败耿耿于怀,且会抓着失败,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作者在书中说:要小心应对胜利。失败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并不可怕,如果能在失败后有反思,而后再全力以赴,胜利也会指日可待。
然而,胜利却不一定会让你一直保持胜利。正如书中所说““胜利会催眠你。会让我们当中最有野心的人变得自鸣得意和懒散。”读到这里,让我不禁想到了一个词语:骄兵必败。
十年前,我的一位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同事,长期对女儿的要求是:学习尽力就好,千万别去争着考100分。他这话让很多同事不解。大家认为考试力求拿100分不是小孩子的本分么?这也是证明孩子成绩好,学习努力。再说了,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是在每次考试后,最直接的一句话就是:考了多少分?
就这一句话,让多少考得不好的孩子心惊胆颤;又使得多少孩子冒着事情败露后面临的是“单打”还是“双打”的后果,想方设法改了分数(就是现如今,孩子无法面对分数,直接坠楼的新闻也从未停止)。
后来经同事解释才明白,考100分的次数多了,孩子势必会骄傲,慢慢地会目中无人,最怕是会发展成为一旦哪一次失手考砸便无力承受的结局。读了这本书,不得不佩服这位同事当年的睿智。就凭这一点,他也算得上是一个、树立了高大的、具有成长型思维的教练型父母??????????
其实,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只是一种状态。关键是你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态度,保有一颗平常心重要。如果能及时复盘,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也会梳理出目标与努力的方向。
另外,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刻意训练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日拱一卒,定会功不唐捐。
最后,再一次把书中一段话摘出来与大家共勉:“你必须每一天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多让自己作一些事,提高自己的能力,之后你会有突发猛进的进步。”
希望大家永远都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那个人。
——《终身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