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936】亲子阅读儿童文学系列之《神笔马良》

【1936】亲子阅读儿童文学系列之《神笔马良》

作者: 登登一君 | 来源:发表于2024-06-09 20:40 被阅读0次

    我的写作不只是在记录,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昭君: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936天。


    今天分享一个家喻户晓的中国童话故事《神笔马良》。

    首先,分享下这本书的作者洪汛涛先生,1928年洪汛涛在浙江的浦江出生,其时国家灾难深重,时局动荡不安,他的父亲离家在外,常年不归,家中的一切都要靠母亲一人操持,他养蚕替别人做针线糊纸盒,赚取外快来补贴家用。

    外祖父经营着一个小小的报刊亭。五六岁时,洪汛涛就对图画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份报纸就能让他饶有兴趣地看上半天。报刊亭有时会收到各书局为推销书籍而寄来的图书目录,可外祖父没有更多的资金来扩大生意经销书籍,而穷人家的孩子是没有钱去买书的。

    洪汛涛说我十分希望看到那些书,连做梦都想没有书看。他就一遍一遍一遍地读那些读书目录。时间长了,洪汛涛从这些图书目录的介绍里了解了很多古今中外的文学故事。

    1935年春,洪汛涛进入浦阳小学,现在已经更名为马良小学读书。他最大的心愿是拥有一支钢笔。当时钢笔是十分稀少的,能有一支钢笔是叫同学十分羡慕的事情。盼了许久,终于盼到叔父送给他一支钢笔。虽然是一支旧钢笔,还漏墨水,洪汛涛却十分珍爱。钢笔陪伴了他许多年。久而久之,红熏陶就想写一部以笔为主线的故事。马良的灵感就源自于此。

    这根钢笔陪伴了他许多年,久而久之,洪汛涛就想写一部以笔为主线的故事,《神笔马良》的灵感就源自于此。很长一段时间,洪汛涛都在搜集来自民间的文学和美术作品,这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少帮助。

    到了50年代,孩子出生以后,洪汛涛就开始和担任语文老师的妻子,一同创作童话故事。白天上班没有时间创作,只有到了晚上,家人都休息了,洪汛涛才能挤出时间挑灯写作,而《神笔马良》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间创作出来的。

    这时的洪汛涛才二十几岁。因为洪汛涛的妻子姓冯,所以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最开始叫冯良,可他们觉得冯良读起来实在不顺口,就一起商量着把冯字的偏旁去掉,改成了马良。

    1995年《神笔马良》被制作成木偶动画片,影片一经播出,瞬间获得了无数小朋友的喜爱。一时间,人人都想拥有一支能把东西画活的神笔。很快,《神笔马良》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关注。仅在短短两年时间,这部影片就先后参加了12个国际电影节,先后获得五个国际大奖。该片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美术片。

    1980年以连环画形式出版的《神笔马良》获得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选一等奖。到了2019年,再版的《神笔马良》再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等重量级奖项。这本书留存在几代人的记忆中,获得了无数的粉丝。它的魅力究竟在哪呢?

    首先,洪汛涛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马良。在马良一次次成长的选择中,情节跌宕起伏,同时也彰显了弗洛伊德提出的三重人格结构,那就是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心底最原始的欲望,就像野兽会本能地追逐猎物,人也有最本能的冲动,比如饿了就想吃东西,困了就想睡觉。它在三重人格结构里位于最底层。

    在《神笔马良》的故事里,马良被画师驱赶,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自学画画,从而想得到一根画笔。对画画和画笔是打从心底地渴望呀。就是马良本我的体现。自我对于人格结构的中间位置,它遵守着现实原则。这需要一个人通过长年累月地学习,对不同环境的感知来一点点地完成对自我的塑造。

    马良出生在贫穷人家,生活简单朴素,而周围也是淳朴善良的农民。马良没有被尔虞我诈和纸醉金迷的不良氛围熏染,所以马良的自我就是简单善良。

    在得到白胡子爷爷给的金笔之后,马良即使知道这是一支画什么都能得到什么的神笔,也没有把它当成敛财谋权的工具,而是帮邻居们获得最基础的务农工具。马良可以清醒理智地面对神笔,使用神笔,这不仅是马良关于自我的一次展现,更是一种自我的是升华。

    人格结构里,最顶层的位置是超我。理想和良心是超我的两个层次。超我就像法官是一样,用道德和理想约束着自我,告诉自我这个人格,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很多人没有道德底线,超我并没有体现出来,而马良不一样,因为拥有神笔,他先后被财主和皇帝威逼利诱,马良没有妥协,反而十分硬气地和这些图谋不轨的人进行一次次的抗争。

    这是因为面对危难和诱惑,马良的超我及时跳了出来,告诉本我和自我,马良你要必须坚守底线,不能妥协,你要坚持,为了对得起白胡子爷爷的信任,也为了正义,于是他能坚持和恶势力斗争到底。

    这是马良关于超我的具体表现,而马良的善良勇敢不屈,很大一部分也是超我的功劳。可见,《神笔马良》这个故事虽然短小,却蕴含深刻。这绝对不是男主开挂的爽文,而是一场对人格和人性的探究。

    当然除了心理学方面的体现,《神笔马良》归根结底是一个特色鲜明的童话故事。那么,洪汛涛又是怎样讲这个童话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神笔马良》鲜明的二元对立的故事模式。简单来说,所谓二元对立的故事模式,就是通过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故事里产生了非常清楚的善恶对立的两极结构。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在《格林童话》的《灰姑娘》里,主人公灰姑娘就代表善,而她两个坏姐姐就代表着恶。在《白雪公主》的故事里,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就代表着善,而心怀不轨的王后就代表着恶。

    在二元对立的故事结构下,代表善的一方总会经历磨难,最终获得幸福的生活,而代表恶的一方,往往会因为自己犯下的罪行而得到应有的惩罚。

    《神笔马良》也是如此,作者通过塑造性格分明的人物角色来体现二元对立的故事模式。马良是善良的化身,他出身贫寒,却自强不息。宁可用木炭用树枝也要努力地练习画画。当他被人抓走,面对恐吓与诱惑,也依旧坚守本心,没有将金笔交出来,更没有用金笔为自己谋取私利。

    反观马良遇到的几个人,虽然地位不同,却是各有各的坏。

    先是嫌弃他出身低微,说穷人家的孩子不配学画画的学馆的画师,紧接着是剥削农民,骄横跋扈自私自利的庄园财主,为了获得马良手中的金笔,不惜将还是孩子的马良捆起来,扔进马厩。

    而最后一位登场的大反派是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皇帝。他不顾劳苦饥饿的百姓,是图自己享乐,财迷心窍。只想通过金笔得到更多的钱,根本没有想过用金笔画点其他的来造福百姓。最终乘船找摇金树的皇帝,在马良的画中被大浪卷入了海底,丢了性命。而马良则隐姓埋名,过上了潇洒自在的神仙日子。

    《神笔马良》的结局和刚举例的童话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和很多国内外的童话故事一样,《神笔马良》简单粗暴地把好人的幸福日子和坏人的下场呈现给看故事的小朋友。可是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中国的洪汛涛,德国的格林兄弟,还有英国的王尔德等等,这些作家国别不同,民族特色不同,文化语境也不同,身处的时代背景更是千差万别,可为什么他们笔下的许多童话都在非常直接地传递着同样的信息。

    那是因为看这些童话故事的主要读者是无数的小朋友们,这些童话不仅仅是作为好看的故事而存在,它们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承担起教育引导的作用,让小朋友们通过故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鲜少接触外部世界的小朋友们,更多是通过阅读故事来丰富自己的三观和认知。通过了解故事的各类人物来建立自己的是非观。作家们用笔搭建了一个个善恶明辨正义公道的世界,塑造了很多品行端正果敢正直,不畏艰难的人物形象。

    作家们希望小朋友们可以将这些角色当成自己的偶像和榜样,树立起英雄崇拜的意识,建立惩恶扬善的积极立场,让小朋友们通过故事深刻地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勇敢无私,真诚不屈。面临不同的环境,如何坚定地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处在危险的境地如何求生,孤立无援怎样自保,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正视与亲人朋友的相聚和别离。

    童话故事里,一个个鲜活的主人公就是你的好朋友。陪伴你熬过暗夜,迎接黎明。而洪汛涛先生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能在寒冬下,没有取暖设施的小小亭子里,坚持不懈地创作,也能面壁三年,翻阅无数资料典籍,完成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本有关于童话学的创作,为世界文学递上空缺的拼图。

    他还敢为人先,积极争取为大陆和台湾文艺界的交流沟通,架起桥梁。现在我们还能找到他和《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的合照。希望通过分享可以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洪汛涛,爱上看童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36】亲子阅读儿童文学系列之《神笔马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ti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