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史记》夏本纪第二(2)

《史记》夏本纪第二(2)

作者: 大鹏童鞋 | 来源:发表于2021-05-28 15:25 被阅读0次

译文

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他的声音就是标准的音律,他的身躯就是标准的尺度,凭着他的声音和躯体就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长短。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应该向天子交纳的贡赋,并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诸侯朝贡时交通是否方便。

原文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亶亶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ju,局)。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相关文章

  • 《史记》夏本纪第二(2)

    译文 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他的声音就是标准的音律,他的身躯就是标准的尺度,...

  • 夏本纪

    《夏本纪》出自《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作者是司马迁。本片主要记述了夏朝的历史。夏代年代久远,《夏本纪》中记载的内...

  • 天下最大的谎言

    作者:宋国平 今观《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与《史记·夏本纪第二》,方知所谓的“禅让”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欺世...

  • 再谈《史记》

    今天读完了《史记 夏本纪第二》。这一卷主要是写夏朝的历史。 虽然名为夏本纪,但主要写了大禹的事迹。开篇写了他的家史...

  • 《史记•夏本纪》

    夏禹治水 黄帝后人颛顼孙 生逢洪水正成灾 父鲧无能治水患 舜选夏禹挑重担 禹之为人品行端 办事迅速又勤勉 宽容诚信...

  • 史记:夏本纪

    在送走了五帝之后,终于,迎来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夏朝第一位帝王是禹,关于禹相信大家或多或少...

  • 史记夏本纪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

  • 史记·十二本纪·夏本纪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

  • 读《史记·夏本纪第二》

    《史记·夏本纪第二》记载的是从禹到汤灭夏的历史,重点叙述了大禹治水的过程,其中涉及太多的历史地理学知识,河流变...

  • 史记•夏本纪第二(一)

    今天我们进入第二卷即夏本纪的学习。夏本纪虽说命名为夏本纪,实则称其为禹本纪更为恰当,因为通篇几乎百分之八十的文字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夏本纪第二(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yd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