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生了一场大病,经过长期治疗和努力抗争最终幸运地活下来之后,对人生的感悟,会与以前大不一样,对健康的可贵,会认识得尤为深刻。
对于没有生过大病的人,能够多设想一下生大病以后的情形,生大病以后的感悟,也许会对生命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和认识。
《小窗幽记》:人常想病时,则尘心便减;人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人常常想到生病的时候,许多的红尘俗念就会一扫而空;人常常想到死亡之时,则追求真实而永恒生命的念头便自然而生。
生命是非常奇妙,又非常无常的。有时,她是如此地顽强,能在任何贫瘠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生长起来,像一颗耐热、耐寒、耐旱、耐涝、耐盐碱、抗风沙的胡杨屹立于荒凉的沙漠。
有时,她又是如此地脆弱,似乎脆弱到再也经不起一丝一毫的风吹雨打,像一朵残缺不全、干瘪失色、摇摇欲坠的花朵。
有时,面对再多的艰难困苦,我们都能乐观面对,不在话下,似乎充满了力量。有时,一个小小的病疾就让我们痛苦难受,不堪其扰,好像如此地无力。
今天的医疗水平越来越发达,疾病却也越来越多,病人似乎也没有减少,原因是来自很多方面的。而我们要做的,是自己重视好、照顾好自己的健康。然而,世事尘劳,忙碌起来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忽视了健康。
“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当我们常常想到生病的时候,深深体会自己生病时的痛苦忍受,百般煎熬,可能许多的红尘俗事就会一扫而空了。
当我们常常想到死亡之时,预先想象自己去世时的悄无声息,万般皆空,可能追求真实而永恒生命的念头就能油然而生。
关键是,当我们能够停下脚步,重新对生命进行反省与观照,之后,也许就能够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妄想杂念,就能够舍弃一些无意义的追逐。
当我们的精神从千头万绪的思虑中解脱出来之后,也许就能够想清楚生命的目标与意义,不再轻易地受身外之物的干扰,不再违背自然之道,从而健康、简单而坚定地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热爱生命,不负此生。
对生命本身的热爱、欣赏和体悟,《论语》中有一段生动有趣的记载:有一次孔子问子路、曾点、冉有和公西华四人,如果有人了解你们,要让你们去施为,那么你们打算做什么?
子路、冉有、公西华分别谈了自己的志向,孔子认为“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曾点回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罕,咏而归。”孔子听了却非常赞赏,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不要害怕你的生活将要结束,应该担心的你的生活永远不曾真正开始。”我们真正的生与活,只在我们觉悟的那一刻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