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关注的高考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现象:高考后离婚率攀升。
离婚话题,由曾经的“难言之隐”,变成了现在的“习以为常”。
民政部2018年的统计公报:
2018 年全国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13.9万对,比上年下降 4.6%,结婚率为 7.3‰,比上年降低 0.4 个千分点;
2018 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46.1 万对,比上年增长 2.0%,离婚率为 3.2‰,与上年持平。
随着离婚率持续攀升,30天的“离婚冷静期”写进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法典第1077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这个冷静期,是给双方一个缓冲的机会,避免冲动离婚。
但高考后离婚,却是很多夫妻的“预谋已久”。
有机构做过系列采访,很多被访夫妻坦言,夫妻关系实际上已经多年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但怕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便假意维系着关系,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而已。
只是,不爱的两个人真的可以“演”好这出戏吗?
虽然我们一直提倡夫妻之间要学会提高自我修养,不断修复关系,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庭环境,但如果感情真的破裂,必须要离婚,是否有必要为了孩子成为“演员”?
来做咨询的青少年大多表示,父母回到家里要么不沟通,要么张口就是争吵,他们不明白两个人为什么不分开,各自寻找幸福呢。
也就是说,看着不相爱还要为了自己貌合神离的父母,孩子们的心情反而更沉重。这样的假意存续只能增加孩子的负疚和无奈感。
我初中时的女体委,有着活泼的性格,潇洒开朗,敢爱敢恨,敢于对不喜欢的事情说“NO”,这样的她,是很多女同学的榜样。
我们都以为她有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后来才知道,幸福是真的,但并不“完整”。
她父母离异,父亲是我们的体育老师,几乎每个周五放学,我都能看到一个女人来找他们,和她父亲一起牵着她的手走出校门。
同桌告诉我,那是体委的妈妈,因为和体育老师性格不合,和平离婚,两人都没有再婚,各自独立生活的也很好,为了体委每个周末一起聚餐或出游,给孩子一个良性的陪伴。
体委很清楚父母的性格,在一起的时候剑拔弩张,分开了都平和许多,而且为了她能够定期相聚,且比以前更用心的爱她,疼惜她,她坦言:“爸妈离婚后我感觉很幸福。”
妈妈是 “印”,爸爸是 “财”,两个人在一起的不和谐直接给孩子填充了“财印冲”的不良境遇。
假如磨合了很多年依然不能和谐相处,应该懂得相互尊重,愿意彼此放手,并负责的为孩子找到一种共同养育陪伴的方式,这种财和印的协调,何尝不是一种智慧,一种真正的爱呢?
真正客观和理智的两个人离婚后能够为孩子提供相对安稳的爱护,但大多数夫妻,很容易因为过度自我造成离婚,这个过程,往往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和体谅,对孩子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作为责任在身的父母,并不是没有修复婚姻问题的能力和机会,给孩子最恰到好处的,完整的爱需要智慧。
虽然这个过程有难度,但爱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男人和女人确实大不相同,总体来说:
男人的需求多倾向于自我能力的证明,找到“责任感”是天性,在被需要的,能体现价值的地方,雄性保护能量才能增强,他们大多喜欢温柔的女性;
女人的需求多倾向于寻求稳定的依靠,找到可以疼爱自己,给自己安全感的,责任心强的男人,懂得表达情义,善于沟通,并给予必要的财务支持。
但男女除了阴阳思维的不同,五种属性的表现结合时间局结构和境遇填充差别就更大了,所以细节的了解还是需要对五行规律的不断学习。
爱是一种能力,学会爱的过程也是掌握沟通技巧的过程,愿你在家庭生活中会说话,说好话,通过好好说话成就幸福的婚姻生活。
文章素材来源:益友老师知识星球“我把一切告诉你”第997个主题《他和她,现代婚姻状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