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我坐在办公室翻看杂志,一旁的化学老师,一边刷刷地批改着报纸,一边嘴里不时发出啧啧的声音,言语之间,似有不满,我好奇地凑过去,询问什么情况。吕老师指了指报纸,叹息说:“最近学习气氛没有开学浓,而且很多孩子的作业是相互抄袭的”。
吕老师的话,我感同身受,他向来认真负责,对待学生也很严格,听完他的诉苦,我更明白吕老师在学生身上的良苦用心。
只是,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面对的是普通班的孩子,而这些孩子,直言不讳地说,他们是经过大浪淘沙,层层筛选沉淀下的“渣”。
想想看,一个年级总共才800人,按照考试成绩分出了四个重点班,每班65人,还有3个住宿班,每班70人,剩余的进普通班,所以,普通班无疑就变成牛鬼蛇神的避难所。
论习惯,论学习成绩,普通班绝大多数孩子是名副其实的“普通”,记得初一时,熊嘉良计算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竟得四分之一,看后,我差点吐血而死,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初二上语文课,我请李伟朗读一篇短诗,他连“去”等一些常用字都分不清。
如今,这样一些学生,要跟抛物线,圆及电学等知识打交道,我想,纵使他目前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应付,吕老师说,上化学课,学习气氛没有开学时浓厚,这种说法,我信,然,理性告诉我,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化学这门学科,初三才刚接触,开学时,知识浅显,加之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现象,吊足了学生胃口,一句话,新鲜好奇,自然表现出浓郁的兴趣,而现在随着知识加深,学生畏难情绪加剧,上课就变得没先前那般积极主动,徐志朋就曾跟我开过玩笑:“老师,刚学一个公式,我好像都会做,但再学了两个,三个公式,我原先会做的好像都不会”,听完,我哑然失笑,事实上,徐志朋这类孩子,班上一抓一大把,人数一多,老师提问时,便无人响应,整个教室死气沉沉,于是,便给老师留下学习淡漠的错觉,要我说,这再正常不过。
而初三的知识,绝非死记硬背便可以掌握,若要提高成绩,做做作业,是理所当然,必不可少的。只是这些孩子没有相应的基础,又没有良好的习惯,别说报纸这类高大上的练习,他们束手无策,就是随便挑一道书本的课后练习,他们有时都耍抓耳挠腮好半天。因而,对于做报纸时他们相互抄袭,我是很能理解,也深表同情,有时,我甚至感激那些抄袭作业而及时上交的学生,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这部分孩子,最起码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学生的职责――做作业,也懂得支持配合老师,要说他骨子里还是知道尊重老师!
但转念一想,如长期放纵孩子抄袭,势必让孩子从小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甚至娇生投机取巧,偷盗等恶习。
为了杜绝学生清早到校相互抄袭,曾经我在班上执行一项新制度,具体做法是:将作业视为孩子入班的通行证,清早在教室门口摆放了一张桌子,由专人把守,孩子进教室前,先将作业分门别类摆放在相应位置才准许进入教室。坚持了一段时间,情况大为好转,但新的问题来了,若孩子陆续到校,把守的学生,还能得心应手,做到井然有序,可若孩子扎堆到校,教室门口便出现拥堵,人声嘈杂不说,还极易发生推搡,引发学生矛盾。最终,这种做法便不了了之。
现在,听吕老师又说到这个问题,看情形,有愈演愈烈之势,若不惩,肯定会影响到老师上课的情绪,惩,学生的现状摆在那,怎么办?
我想到了明霞老师的“创意作业”,这种做法尊重了孩子,也“还给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和空间”,使学生个性得到了发展,只是在“一切为考试而教的”应试环境下,学生作业面目不再狰狞了,但老师的负担无疑加重!因为任何一点点的创意,老师都不可或缺付出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最主要,还是自己不愿烧脑。
课上,我征求孩子们的意见,给了他们两个选项,一要么给老师支招,如何规避学生抄袭?二要么写份保证,保证自己不抄袭。待我查看完所有收上来的纸张后,发现写保证的孩子占三分之二,而其他孩子给我献的计策,无一例外出现“监督”“罚”等字眼。
我想,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更好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