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我独自蹲在二楼平台上,满意的欣赏着我今天新栽的花儿。那是一小蓬类似箭兰的绿色植物。
这棵花是上午我在小舅家后院看见的,他介绍说这盆开出的花儿挺好看的。我就跟他说了一声,他帮我从花盆里连着土分出了一点。回到家里,就急急忙忙的在我的花池里栽上了。
新挖的花草是不能过夜再种植的,这点我深有体会。
前几天, 在老家隔壁,我在妈妈的邻居家挖了几根在地上趴着的草状花儿,柔软的细根连着一抹柔软的绿色,柔若无骨的样子,却是柔的自然,绿的舒心。
可能是挖的时候花儿自身带有的泥土不多,加上在后备箱里过了一夜又一天,第二天的傍晚我才想起来还有花儿没栽呢。拿出来的时候已经是蔫头耷脑的样子,这不,栽下去几天了叶片还没缓过劲儿来呢。
其实,刚栽下去的花儿也没什么值得看的,就是一小蓬新绿。可能是我对兰草之类的情有独钟,所以任何一种形似兰草的植物我都喜欢。
一个鲜活的事物被无辜挪到了一个陌生的地盘,犹如妈妈众多的孩子当中被人抱养走了一个一样,到了新的家庭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的。花儿那嫩绿的茎叶,是不可能马上就能变得生机勃勃的。
无意的踱着步,耳边似乎听到了一种很熟悉的叫声,也是一种久违的声音,侧耳细听,原来是田地里有一只青蛙在独唱。
从楼上望下去,田地里似乎有一块潮湿的低洼,里面有些积水,它的旁边还有一条从上游流下来的排水道。细听这声音的来源,好像就是从那个方向发出来的。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有冬眠习惯的物种也慢慢开始苏醒了,随着第一声的“呱呱”叫唤,标示着青蛙的新年生活亦将开始了。
蛙鸣是每年都会重复的,只是因为往年的这个时间段,并没在家里呆着的缘故,是以有了一种新鲜和亲切的感觉。
凡事以鲜见为美,平日不常见到或听到的事物和声音,总是感觉是那么的美妙,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想起小时候,门前的大塥垴里,每到这个时节或者再晚一些时候,在傍晚或是清早,蛙鸣声总是一阵一阵的,不绝于耳。
其时的心境并没有任何的感慨,只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夜间,随着朦胧的睡意,青蛙的规律合唱声也能让人酣然入梦。
那时候的池塘边,总能看见一群黑黑的拖着尾巴的小蝌蚪,在妈妈的带领下,在水里学着排成队列,甩着尾巴在练习着游泳。
它们是与水共生的,落地一睁开眼睛,就得拼命的游着。也许是娘胎里带出的天分,游着游着也就逐渐自如了步伐,跟在妈妈的后面亦步亦趋。
由一只尾巴的小蝌蚪到变成四条腿的青蛙,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青蛙的四条腿慢慢长成,尾巴在慢慢缩短,直至消失。
最终,小青蛙拥有了四条腿,可以蹦跳着上岸玩了,不再局限于水里的世界,岸上更宽阔,更自由。
就像人类一样,由婴儿的爬着走,到蹒跚学步,到筋骨逐渐变得强健起来。家门口的一分天地已经满足不了成人的欲望,更为广阔的天空在召唤者有志的人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