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生气!
“妈妈,我要喝奶奶(nainai 就是让我给他冲奶粉),喝nainai,喝nainai,喝nainai ”。
晚上十点,已经讲了半个小时绘本,刚刚关灯要睡觉,黑暗中豆豆又嚷叫着要喝奶粉。劳累一天,上下眼皮早已粘了胶,黏在了一起,绘本都是挣扎着讲完的。关灯没两分钟又嚷叫起来,我的气不打一处来。
“睡觉!!!刚才怎么不说!”,我没好气的回应。
“喝nainai,喝nainai,喝nainai...... ”,惯例,豆豆一旦启动磨人模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妈妈不生气,妈妈不生气,我要喝nainai,喝nainai,喝nainai...... ”
“找爸爸冲”,豆爸爸那边鼾声已起,我只是无望地自言自语,带着怒气起身冲奶粉。
“妈妈不生气,妈妈不生气。”我在客厅冲奶粉,豆豆在卧室床上,此时似乎带着歉意的喃喃自语。
“妈妈不生气!”豆豆最近每天都会重复几次这句话。孩子是一面镜子,能把父母的状态如实照出来。每当豆豆一再重复这句话时,我知道自己的情绪又失控了。 但是,这次没有像往常一样,“气”生完就“散”了。冲完奶粉,冷静下来,重新躺下,睡意全完。我为什么而生气呢?真的只是因为豆豆想喝奶粉吗?我们生气的,让我们产生情绪的,真的就是事件本身吗?
情绪的ABC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的开山鼻祖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创建了著名的情绪ABC理论,如下图:
A(Antecedent的首字母)指事情的前因
B(Bridge的首字母)指对事件的理念与解释
C(Consequence的首字母)指事情的后果
相同的前因A,却产生了不同的后果C1和C2。为什么?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会经过一座桥梁B(Bridge的首字母),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就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 所以,情绪ABC理论认为,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信念是指人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等)。
海军和李晓是高中同学,放学后一起到校门口的便利店买笔芯。到了便利店,说明来意,店主没好气的把两根笔芯甩给了他们俩,并少找了他们两毛钱。海军认定店主是故意和他们找茬,便上前说理争吵。李晓见状急忙阻拦,劝海军,也许店主今天家里有事心情烦躁,他做生意,不会故意怠慢顾客。再三劝导之下,两人才相跟着出了便利店。直到下午上课,海军还在对店主对他们的态度耿耿于怀,上课走神,而李晓则没有在意此事,像往常一样聚精会神听课。
B(Bridge的首字母),对事件的理念与解释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C(Consequence的首字母)。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情绪体验也不同。对便利店店主的态度,海军和李晓的解释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海军认为店主故意为之,所以不能释怀,竟然影响了他的正常学习生活。而李晓则相反,他换位思考,店主不会故意如此对待顾客,自我拆台,必定是有其他的事情影响了他今天的情绪,这样想,这就是一件小事,无足挂齿,一闪而过,丝毫没有影响李晓。
同一件事,同一个人,转换思路,心情也大不一样,进而行为也不同。我们的情绪不是孤立的,是伴随思维产生的。情绪上的困扰是非理性的思维所造成的。我真的是因为豆豆要喝奶粉而生气吗?我生气的是,累了一天,竟然无人替我分担,豆豆爸爸早已鼾声阵阵,难道孩子是我一个人的吗?我生气的竟然是没人帮忙带孩子。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原因有时候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你静心向内求),我深知,豆豆爸爸工作压力也很大,需要好好休息,我起身冲奶粉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实上,平时他分担的也不少。如此一想,我说服了那个生气的自己,不知什么时候也睡着了。
B(Bridge的首字母,指对事件的理念与解释 ) 从何而来?
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你,他会默默地为你付出一切,但很少让你知道他所做的牺牲。
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你,他会看你吃饭的时候傻笑,然后把好吃都留给你吃,那怕他只喝汤,心里也会很高兴。
如果一个男人爱你,他会不厌其烦提醒你吃饭,穿衣服,听你烦了,他还是要提醒你,因为你生病就是对他最大的伤害。
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你,他会记住你说的每句话,哪怕是一句小玩笑,他也会放心里。然后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你,他会只对你一个人好,虽然他身边的朋友说他重色轻友,但是如果他朋友出事,他也会像担心你一样担心他们。所以不要说他不够义气。
如果一人男人真的爱你,在你过马路的时候会紧张的拉着你的手,怕你横冲直撞出什么事,所以你不要甩开他的手。
傻白甜的你,一定喝过不少这样的鸡汤。与其说是鸡汤,不如说是心灵的砒霜。”如果·······就“这样的假设式关联词表达绝对的句型,让你深感对男人,进而对生活的绝望。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男人能做到,而,喝过这样鸡汤的你,认定这是每个男人的标配,进一步认定是这个男人没有达到作为男人的最低要求,进而哀叹自己的遇人不淑,命运多舛,夜深人静辗转反侧,独自流泪到天亮。
我们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某种程度上是我们的知识,眼界,格局,日常知识输入,旧有的生活模式导致的。但是,相信我,你并不孤独。要不然,就不会有又那么多哀怨,抱怨的的文字充斥网络。而这只是有能力表达出来的,那些没有被你看见的才是大多数。他们默默忍受坏情绪的折磨,没有机会,没有文字能力,没有渠道表达。
情绪来了怎么办?
有情绪说明你是一个正常的人,我们要讨论的核心的问题在于要如何对待不好的情绪。
觉察
一行禅师《正念的奇迹》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时时有"觉察"。多数时候,情绪来了,走了,我们是没有认真对待“它”的,当下的这件事令你大为光火,发一通脾气,敢骂的当面骂几句,不敢骂的默咒几声,再踢几脚不幸被你撞见的猫就过去了(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形成了既定的行为模式,对类似的情境,有相似的情绪表现。但是,我们就是没有好好理会“它”。
在孩子的情绪早教中,经常用的方法就是拟人化。把生气,愤怒等情绪比作一个小人。情绪不具象,孩子不理解什么是生气,悲伤等。教育中就告诉他,当他愤怒的时候,你身体内现在住着一个小愤怒。其实对于成年人也可以用样的方法,有了具体的形象,我们就容易觉察。如果你之前不知道觉察,那么看完的本文的当下就开始觉察自己吧!
要养成觉察的习惯,这里要介绍一个身心灵成长中用到的方法,暂且称其为“停顿”。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却总感觉收获甚微,为什么?因为我们总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的做,没有停下来想一想,现在做这件事情真的必要吗?现在做的事情对接下来的事情有帮助吗?心理学研究,只要我们在事情中间稍微停顿一两分钟,回顾下刚刚自己做的事情,接下来的事情效率就会提高。
要觉察,就要求“停顿”。在你情绪失控的当下,强迫自己缓一缓,停一停,会很好的控制情绪的蔓延,也许你在这停顿中就恢复了理智,避免了一些不好的情绪失控后的行为。
接纳
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后,首要的是接受,对有情绪的自己不自责,不要心怀内疚,学着拥抱不完美的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的改变都始于接受。接受那个生气的,愤怒的,抑郁的,悲伤的自己。
作为女人,你爱孩子,爱老公,照顾父母,公婆,对朋友感同身受,工作兢兢业业,但是,你真的爱过自己吗?我亲耳听一闺蜜讲,自己的事情总是安排在最后的。为什么不爱自己?因为你觉得自己不值得爱。接受自己,认同自己,是爱自己的开始,是改变的开始。
改变
情绪来了能有意识的觉察,并坦然接纳,下一步就是改变。根据心理学及自己的经验我总结了如下几个方法。
一二三四五六七,宝宝不生气。台湾知名心理咨询师张怡筠在其宝宝情商力课程中教了一个处理幼儿情绪问题的方法。当孩子突发情绪之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一起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宝宝不生气。连续说上三次之后,差不多一分钟就过去了,情绪之火也就熄灭了一大半。我们成年人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我自己就很奏效。这其实是“隔离”,在火冒三丈地当下,让自己快速与“火”中间加上一层隔离带。
记录与复盘。 只要一有情绪就记录。针对情绪问题的一项心理学跟踪研究,让实验组每天记录自己的情绪,而对照组按照自己的原有方式,不做任何改变。跟踪研究半年之后,实验组的情绪失控的频率下降了60%,而对照组还维系原来的水平,没有任何改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省”就是这里讲的复盘。记录再结合复盘,记录让复盘更有了书面依据,便于日后的回顾。复盘要动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每天睡前最后一件事是回顾自己今天的情绪表现。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情绪稳定,什么情境下,自己坏情绪来袭,一共几次,深入思考坏情绪的诱因及底层的心理原因,找到了“因”,才能对症下药,寻找解决的方案。
结交正能量的朋友。进化让人类学会了模仿,脑科学研究发现,有些模仿是在自己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甚至不受自己意识层面的控制。结婚之后,与婆婆生活在一起,许多的生活习惯需要互相适应,但是有些小习惯是在他们物质匮乏的年代形成的,没有必要继续,我自己也不认同。但是一段时间之后,我竟然惊讶的发现自己的一些下意识的小习惯与婆婆趋同。刚开始的时候特别怀疑自己,直到后来读到认知神经科学之父迈克尔·加扎尼加的《人类的荣耀》中关于模仿的章节,才对自己的行为释然。模仿的力量比你想象的要强大的多。
《孔子家语》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现代的认知神经科学为孔夫子找到了科学依据。也同时说明同伴圈子的重要性。你可以主动寻找接近乐观,开朗,能处理好自己情绪的自带正能量的朋友,用同伴的能量来影响自己。
多运动。在前两周的文章中提到,运动健身,体内就会分泌较常人多数倍的快乐激素多巴胺。具体的内容在前三周的文章中都有涉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看看。
与遗传等因素有关,我的情感比较细腻,特别是在青春期的时候,经常因为情绪问题而影响学习。初中时家与学校之间隔着一座大桥,现在回忆起来的初中时代,印象最深刻的是伴着北方的晚风,每每穿过大桥去上晚自习时总要给自己提气打劲:今晚要振作精神,全力学习。成长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情绪调节之路,把自己这么多年的情绪学习感受,方法记录下来,希望对有缘看到文章的你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