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一篇一篇的生活随笔,轻快,惬意,没有压力,却又带着一些空落落的感觉。那种空,是广袤大地中放眼望去,只有虚渺晃动的地平线的空;那种空,是没有月光,即使繁星满天,周围依然一片黑黢黢的空;那种空,更是人之渺小,在拟定的生活面前,依然如赌徒一般未知,心里万般涌动,却又似乎空落落的空……
李娟的风格总是独特的,笔触永远是水彩画般的清新;对苦难的日常,永远是报有品味般的态度;她的语言精简,却有很多的细微感受。或许天才的写作者,就是如此,粗糙的生活也能造就精微的感受,写作让她和这个世界更深刻地交融。
有人评价李娟的书,说她的文字很萌。我想这种萌正是她语言的清新和思想的豁达。还有评论家说李娟对苦难生活有了重新的定义。我想,这一切都和生长的环境有关吧,她跟随外婆长大,外婆活到90多岁,一直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却依然懂得欣赏那一片片金光光的葵花田。李娟的散文中总是有她妈很多的笔墨,她妈当过教师、当过农田技术员、当裁缝、开杂货店,当种植户;她妈骑摩托车技术一流,还差点去参加野地拉练赛;她妈养鸡养鸭养狗养兔养猫,给受冻的鸡一只一只的缝上衣服,带着这群队伍出去散步,自鸣得意;她妈在旷野上采回似乎是那里春天唯一的野花,在山头仰望一朵独特的白云,构思可以怎么惟妙惟肖地形容它,还没等到灵光乍现,那朵云已经流转成普通的造化;她妈独自一人在高过头顶的葵花地里劳作,衣服湿透,干脆着一双雨鞋赤条条地穿梭;她妈结过好几次婚,终于遇到脾气相投的男人,在种植葵花第三年,这男人却再次脑溢血发作瘫痪不起……我原本是要写一个无所不能,有使不完的力气,外表粗糙、内心充盈的人,到这里,我却忍不住唏嘘命运的不公。李娟说《遥远的向日葵地》结尾嘎然而止,写不下去了,我想和这些人的际遇相关,再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周遭,总有些怅然失意。当然更多的是这种乐观,在生活中的众多碎片中闪现。
我生在8月,从小喜欢向日葵,虽没见过实物,却人文化地喜欢它向着光生长,总是那么的蓬勃向上。我小学时有一个向日葵的发夹,每次把它拿在手上,总会一次一次重复地赋予它的品质,让它变成我的引导者。初遇这本书,封面上的璀璨的金色和饱满的绿色中,一块块如太阳般耀眼的黄色,似乎也证明着葵花最后的繁盛和夺目。然而,翻看到最后,并没有,没有很多的笔墨去形容成片的向日葵盛开的触目,只有很节制的一两个词,我只记得她外婆说过的“金光光一片”……在后记里,我知道了李娟的心意,或者从种植者的角度,她有更多的体悟,种子、枝叶、根茎、残茎、油渣,背后都有那么多的故事,那些琐碎的细节、那些旁系的故事,无法抹去,甚或更有意义。从情绪上,李娟或许也有自己的癖好,对于最后的繁荣壮观,她似乎觉得没必要那么浓墨重彩,这是一种虚无的内在虚荣。我更愿意相信,在这样的看似云淡风轻地叙述背后,是一颗谦卑的心,谦卑于生命,谦卑于自然……
感谢李娟带我到了那片戈壁边缘的贫瘠之地,带我去看到了她们一家人的细碎日常,看到了那些穿着衣服的鸡、直立着眺望的小狗、在寂静中跳跃的兔子们,带我感受生活的不易,却依然一腔热血地活着……尽管心中有那一片空空的旷野,却留着一片永远向着阳光的葵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