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菜鸟成长记
打破亚裔职场中的“竹子天花板”

打破亚裔职场中的“竹子天花板”

作者: 飞舞的叶 | 来源:发表于2018-03-16 10:28 被阅读63次

  当我第一次抬头望着眼前那栋高不见顶的大厦时,不得不说,我的内心是极度恐惧的。公司的业绩在芝加哥数一数二,是同行里的非常有名的竞争对手,而全公司只有我一个外国人,9成以上的人拿着高等学院的MBA学历证书,我,一个职场小菜鸟,刚从大学毕业,不精通专业,不擅长实际作战,英语还不是第一语言,这种感觉,伴随着我脖子的酸痛,让我的头皮一阵发麻。

  我记得我在大四准备找工作的时候偶然读到一本书,叫做《打破竹子天花板:亚裔的事业战略》,2005年出版,来自韩裔女作家简·海云(Jane Hyun)。“竹子天花板”一词(我一开始也不是很懂为何要起这个名字,文章下面会解释),指亚裔在美国职场上面对的一种无形的升职障碍,很难成为高管和很难扮演领导角色等等的社会现象。这位作家海云曾在多家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任职,对“竹子天花板”现象有深切的体会。

  确实,据美国研究机构发布数据显示,尽管美国亚裔在常青藤联盟高校就读的比例达到15%-25%,但是“财富500强”公司CEO或者高管中却只占不到2%。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职场上亚裔和华人面临“隐性”种族偏见--“竹子天花板”(bambooceiling)的现象。

  美国很早以前就有“玻璃天花板”的说法,意思就是亚裔在职场上虽然看着前景挺光透明,但一旦到了一定高度,就到顶了,再也升不上去。所谓“玻璃天花板”,众所周知,一般是指女性很难打入企业高层管理的位置。这跟“竹子天花板”是一个道理,只不过“竹子天花板”比“玻璃天花板”更直接,更明显,且竹子这种植物代表了亚洲即亚裔人群。

  书读了才几章,我就立马查了些有关中国人在美国职场中的数据资料。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另一项调查显示,亚裔占美国人口的5%,但亚裔官员仅占0.3%,公司董事会成员中的亚裔不到1%,亚裔大学校长约占2%。500强企业中有9位亚裔CEO。硅谷三分之一的软件工程师是亚裔,但只有6%的董事会成员。

  为什么会存在“竹子天花板”?

  书作者海云曾写了一百多页来作解释,而即将面临工作挑战的我也和自己的小伙伴还有教授讨论了起来。

  虽然在美国社会没有人愿意公开承认存在的这种种族歧视,黑人也好,黄种人也好,所有的招工广告都写着不分种族、性别等等,但其实也并没有人否认存在“隐性”的种族偏见。

  我记得刚入波士顿大学的时候,美国学生的装扮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比如上学就穿运动套头衫和人字拖,美黑之后的皮肤,梳到一边的散乱头发,眉毛故意挑得很高等等。为了融入新的文化,我也开始学习他们的打扮风格。而在我得意洋洋以为自己模仿得头头是道时,在学校食堂里还是被工作人员用蹩脚的中文打招呼了。

  我郁闷地跟我的中国学姐抱怨,她说,嗨,18年的习惯,怎么可能两个月就改过来呢。

  现在想想,这也许就是“竹子天花板”存在的一大原因。当然,我说的不是外表差异和打扮风格,而是中国孩子,甚至是从小生活在美国的亚裔孩子的“受教育方式”。

  亚裔和华人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通常是,管好自己乃最重要也是唯一重要的事:写好作业,复习,预习,考好试,把书读好了,才能考个好大学,才能找个好工作,才能让全家过上滋润的好日子。家长们从孩子很小就渐渐给他们灌输“低头做你自己的事,少过问别人或者社会”的理念。

  在这种相对功利性的文化传统下,华人孩子学习成绩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也许他们为了上好大学,也培养了一定的才艺,并参与了一定的社会实践服务,但实际上其身处的文化氛围,还是与美国精英教育那种鼓励孩子进取,热衷公益,独立思考,挑战权威,争强好胜的理念大有不同。

  “亚裔孩子做什么大多是为了一个相对功利的目的,从近处来说,是考一百分,从远大的角度来说,是为了以后能挣大钱,而美国孩子并没有。”书作者海云是这样分析的。

  因此,亚裔孩子上名牌大学的人很多,长大后当律师、医师、工程师、会计师的多,但学人文学科,搞社区服务,从事社会活动,参与政治的人相对较少。因此突破“竹子天花板”,与亚裔参与主流社会的进步是平行的。

  除此之外,我觉得文化上的鸿沟也是天花板挡住职场华人视线的一大原因。不管是他人的偏见,还是自身的缺陷,我们总体上确实给人留下性格内敛、过分谦虚、不幽默、不太合群、团队精神不足、口才欠佳、欠缺感召力和领导力的印象。当然,这种标准是根据美国职场而定的,他们所谓非常有领导力的人,在我看来,都是接近疯狂的,说话直白,有时做事情的手段和方法都过于偏激。在中国职场里看不到这样的领导人,自然,在美国职场里,也看不到这样身影的华人。

  当然,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也许能为突破华人遭遇“竹子天花板”起到不小的作用,但这需要两三辈人的积累和努力。

  亚裔作为少数族裔,要在白人统治的社会里闯出一片天,除了自身努力,还要靠亚裔和华人之间互相帮衬提携,而这是华人尤其是新移民的薄弱环节。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曾说,在美国人的公司里,如果一个部门的主管如果是印度人,那么这个部门的印度人会越来越多,而如果这个部门的主管如果是中国人,那么这个部门的中国人会越来越少。我想,突破“竹子天花板”这项巨大的工程,是需要所有华人和亚裔一起携手努力的。摒弃一些顽固的文化理念,是在这个“别人的社会”里活下去的第一步。

邹浩

  “上榜福布斯是对我的认可与鼓舞。”邹昊说,作为华侨,能够成功挑战在华尔街金融界乃至整个欧美职场里广泛存在的“竹子天花板”规则,他感到非常荣幸。

  他鼓励中国青年,“看到一个机遇,不要害怕失败。有些东西,看起来触不可及,然而当你努力尝试,你会发现,你离它越来越近。”

  邹昊认为,亚裔员工很普遍很勤劳,但比较内敛,不善于表达自己,容易在欧美职场中“吃亏”。

  他建议亚裔员工大胆表达自己观点,如果发现现有方案的错误,直接提出改进方案,为公司赢得收益。

相关文章

  • 打破亚裔职场中的“竹子天花板”

    当我第一次抬头望着眼前那栋高不见顶的大厦时,不得不说,我的内心是极度恐惧的。公司的业绩在芝加哥数一数二,是同行里的...

  • 女性求职必读的5条秘籍

    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断打破“求职天花板”,在职场中呼风唤雨。她们的秘密武器是什么?答案就是自信。无论是在个人简历中,还...

  • 打破天花板

    一只山羊即使打败了所有山羊,在一只狼的眼里它也只是猎物而已。 看到这句话,很感触。 一定要拓展眼界,接触到不同的行...

  • 打破天花板

    最近似乎找到了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不是那种被迫,而是享受的样子,希望能坚持,不知道会不会改变我现有的生活状态,敬请期待

  • 打破“天花板”

    华为集成供应链在全球各地区的执行、落地和改善,依赖于一线员工的努力。而更重要的是一线员工可以并值得依赖。除了员工持...

  • 192 管理者之路(1)——开始上路吧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二十多岁的职场天花板》里,我提到了打破天花板的第一条路就是管理路线。的确,公司作为一个结构体,往...

  • 第7集 玻璃天花板(无形的障碍)

    打破来自于自己的玻璃天花板 第一、​决定你想要什么:我想要打破一个无形的玻璃天花板,我想要找到一个,打破无形玻璃开...

  • 《身为职场女性》做好职业规划,按着规划去执行

    这是一本帮助女性打破职场天花板,实现华丽转型,获得更好发展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知名领导力教练马歇尔·古德史密斯...

  • 李红霞沧州焦点解决第64期坚持分享第20天,2019年4月13日

    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我们父母作为孩子成长中的天花板,不应该成为阻碍孩子成长的,而应该打破我们这个天花板来帮...

  • 打破人生的天花板

    打破人生的天花板 前几年,换房后,恰好工作上也没什么压力,于是安逸地活在自己认为的岁月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破亚裔职场中的“竹子天花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jl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