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每天的日子,柴米油盐一日三餐+孩子(两个孩子)+老人的协奏曲,一直在上演。
朋友抱怨,大儿子青春期,小女儿幼儿园,一个都省心,仿佛让自己陷入抑郁,更别说有自我了。
其实,跳出来看看,这本就是中年人的真实写照,上有老下有小,我们就是顶梁柱。
上初中的孩子自然会出现青春期的特点,两三岁的孩子,就是“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的年龄,会出现第一个叛逆期和秩序完美期,张口就会吐出一连串的“不,不要,不听、不看,不行……”。
不学习,生活就会在无名中鸡飞狗跳,学习了,你会发现:这本就是他们正常的成长轨迹啊,这就是真相啊。
我的孩子,心理发展和成长正在沿着一个多么正常的程序在运行啊。这难道不是我们该庆幸的事情吗?
其实不是生活让我们没有了自我,而恰恰是因为我们没有了自我,才会如此被动地被生活裹挟着踉跄前行。
父母,是我们重要的身份,尤其是这个阶段。
现在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否则仅陪伴和教育孩子成长这件事情,就会让我们难以应付。因为这个时代的孩子,已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就能满足的了了。
凡事预则立,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你就不会知道孩子在什么年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针对这个特点我们该提供什么样的心灵营养。
在两三岁的第一个小叛逆期,该如何共情他的情绪,引导他的行为?
在青春期,我该如何给孩子空间、尊重、欣赏、陪伴、唤醒,作为他的“成长导师”为他赋能?
这不仅是教育孩子成长,更是在理顺我们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我们的模样,是孩子身边最好的榜样,也是他认知世界认知的第一个窗口。
写了这么多,就是让大家行动起来,要学习啊。
时代这么快的节奏,孩子成长这么快的节奏,不学习,生活随时让你捉襟见肘。
孩子的教育,只是必修课之一,还有其他诸多软技能需要学习,如:情绪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各种连接能力。
人家说,人到中年,你得有能力把自己由工具变成接口,连接更多的通道,有输入有输出,有流通有释放……
接口不是让你更累,而是让你更灵活,更游刃有余。
与其在忙乱中消耗,不如让自己静下来,花点时间理理清楚。
有限清单,简单有效,不断聚焦,持续努力;初心之外,更要用心。
落地下来,从确定性里找可实现的切入点,其实做事没有那么难。
站在未来的角度看看自己,给自己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行动,是跳出现在的焦虑最好法宝,不想读书,且去读书。
罗振宇老师说:未来已来,分布尚不均匀,那就让我们到那个未来浓度最高的地方去,自觉与未来站在一起。
与我的朋友共勉,一起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