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

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

作者: 琳琳99 | 来源:发表于2021-02-25 13:31 被阅读0次

上高中时,迷恋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其实是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时正青春年少,不识愁滋味。后来,工作和生活都经历了许多事,偶然读到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惊叹不已,视若人生写照。

读来个中滋味,冷暖自知。在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的讲解下,我对这首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于我而言,人生,一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无论多大的风风雨雨,我都会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唐宋词十七讲》大致有几个重点:一是介绍每位作者时都特别注意其风格之特色与其所传达的感情之品质的差别;二是对词之演进和发展之过程的介绍;三是对词之特质及传统词评中两种重要模式的介绍;四是结合了一些西方理论;五是希望能传达出来一种感动的力量,感受到词作的生动的美感。此外作者还对词与诗做了粗略的比较,对词在形式及内容上的分析解释了王国维先生对词所下的定义,即“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言尽诗之言。诗之境扩,词之言长”。

叶嘉莹先生一生坎坷,但是一直坚强乐观.她在讲述韦庄的《菩萨蛮》中说道,一个美好的遇合是值得珍重的一件事情。邂逅这本书便是一桩十分美丽的遇合。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像小姑娘,需要有人将我们领进那个姹紫嫣红的大观园。对于我而言,叶嘉莹先生就是一个领路人,她似是为我推开了一扇虚掩的门,向我呈现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面对春光如许,良辰这般,由不得你不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也!”在这里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有“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也有“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那些曾经隐没在黑暗中的人,那些柔情似水,似曾相识的人们穿越千年光阴向我徐徐走来……读这本书,犹如在诗词的世界里起舞,在诗词的花园里徜徉。这本书,字里行间满溢着温暖与热情,我想是因为作者的热忱与真心将词的生命力引发出来,唤起了我心底久违的感动。

无论何时,书一直是我的挚友。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陪伴我左右。苦闷时,失落时,彷徨时,都是书拯救了我。叶嘉莹先生这样一本书,令我更好的理解了诗词,理解了名家们做人的信念和理念,或慷慨激昂或忠爱缠绵。虽匆匆读完,意犹未尽。希望有一个雪夜,在久石让轻快的钢琴曲中,我再次捧起这本书,慢慢品读。

相关文章

  • 《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

    《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演讲集合而成的解词作品,作者多年从事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有着深...

  •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先生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多年来辗转各地讲课时的录音整理。“一般来说,我...

  • 唐宋词十七讲

    人物: 温庭筠:写男女之词。温庭筠在唐朝那种黑暗的政治背景中,心中有一份悲哀和愤慨,所以有可能是由于这种原因,就在...

  • 《唐宋词十七讲》摘选

    1、诗之境阔,词之意长。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而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诗之境阔”;词的韵味悠长,诗是显意识的...

  • 唐宋词十七讲1

    第一讲温庭筠(上) 看这本书,不能说有什么体会,只能就内容说记录一些能够读得懂的地方。 词在中国的文学体系中是一个...

  • 唐宋词十七讲9

    读苏轼 我对苏东坡的认识更多的是学过的几首诗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等,是豪放派的诗人代表。看他...

  • 唐宋词十七讲5

    读李璟 当我们在读诗词的时候,追寻作者原意的结果,有时候会增加我们对背景的影响,就产生了一种衍生义。衍生义有两种不...

  • 唐宋词十七讲13

    读姜夔 周邦彦的开拓主要在长调方面,继承了柳永的铺陈,但有了变化。第一用安排勾勒来写词,不再是用直接的感发写词。第...

  • 唐宋词十七讲2

    第二讲温庭筠(下) 温庭筠的词确实可以给我们一些联想,也就是西方的阐释学所说的衍生义。 西方符号学理论认为,语言作...

  • 唐宋词十七讲3

    第三讲韦庄 叶嘉莹先生讲词的时候有两个重点,第一是每个作者的个人风格的特色要讲出来,第2点是作者在词的发展历史之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mm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