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我认识了吴阿赞,他在东七门工作,也就是奇葩说公众号的编辑。作为一名奇葩说的骨灰粉,考上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选张绍刚老师当导师,和姜思达同学当校友,甚至是毕业后拿米未的offer,我为自己建构了一场美梦,从16年夏天到18年的春天,为了这场自编自导的戏,这两年来,我把所有的时间精力付诸在上面。用吴阿赞的话来说,我不想拯救世界,我就想读个研。
![](https://img.haomeiwen.com/i5516447/0fc4c89b4341ec82.jpg)
只因为他在东七门发了一段关于红学的文字,确认过文风,是一起考过研的人。我们是二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的研友,其实第一年考研的时候我考的是上海电影学院,通过我各种在后台精辟独到(不要脸)的留言,总算,我们成为微信好友。距离18年研究生初试结束,也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现在呢,他是马东老师公司的编辑,过段时间可能要去调去奇葩说第五季当选角导演,而我,是二线城市里名不见经传的小主编。
吴阿赞同学,其实我们的关系呢,算是同级,他在武汉上大学,我在福建,学的大致是传媒领域,他的影视作品拿过国际的奖,我的只有省级的。貌似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我们是这样认识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516447/19e82d17272015ec.jpg)
一厢情愿建构黄粱美梦终将会破碎。今年2月初放榜的时候,再次查询初试成绩的我,简直万念俱灰,分数靠近往年国家线,考不上中传早有预料。从初试结束那天求神祷告,期望过线好歹有书可念,如果过不了国家线就意味着上不了研究生,作为一名二战考生的压力自然是不言而喻。2 /3月份的时候,真的是用尽洪荒之力给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招生办打电话,通过各种途径给导师们发邮件,发作品,而这一切都石沉大海。
一战落榜的时候,我去了深圳当编导,在一家网红公司,当十八线艺人/网红/整容/经纪人/女大学生 成了我日常工作的关键词,我是个病入膏肓的理想主义者,甚至有的时候矫情得要命。在一次公司微电影项目黄了之后,只当了两天导演的我,无奈辞掉了工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5516447/d12baa19acc524ea.jpg)
17年 6月回学校毕业拍照,还记得当时拍了两组毕业照片,接踵而来的毕业酒会,聚餐填补了辞职后的失落,告别,再见,分手成了六月的常态。但喧嚣过后,看着一个个提着行李离开校园的同学,七月,学弟妹们也放了暑假,而我的复习也有一个阶段了。
我所有的复习时间都是在图书馆里进行的,毕竟房间就那么大,抢在图书馆开门前到去占座,是我和我合租研友每天早起的动力。平心而论,回顾那半年里,那种充实感是大学四年里未曾有过的,甚至是期待考试那天的到来,尽管在物质上是有所欠缺的,但精神世界是丰腴的,古今中外各种文学,艺术理论很是受用,开始享受读书的乐趣。(自嘲达到坐忘心斋境界)
在学校附近和同学合租了小小的公寓,那是个民房改造的房子,一个房间加个隔断就成了两件房可以分开出租了,闷热潮湿,房间里只有一台小小的风扇。只有在黄昏的时候,兴许有些阳光能照进里面,在那个进门就是床的狭小空间里,那一缕阳光显得是多么的奢侈。
![](https://img.haomeiwen.com/i5516447/f861bf9584910e33.jpg)
而阿赞呢,他没有辞职,毕业后的去了北京,也顺利地拿到了米未的offer,边上班边复习。 他说他是天生很难对学习聚焦的人。二战以来,前前后后他哭了三次。
研修班授课的都是中传的在读的研究生们,我记得在最后一节网络授课的时候,那时候离考试只有一个礼拜左右吧,师姐给我们放了一首歌学友哥的《在你身边》,网络那头的她哽咽了,说她能感同身受,那是我第一次哭。整个备战期间几乎是独来独往,以高度紧绷的状态在复习,回顾一个人大半年来在图书馆的日子,风雨无阻,每天学习时间几近15个小时,重复地刷题,背冗长的名词解释,各种理论史,感恩自己的坚持。
![](https://img.haomeiwen.com/i5516447/01121aa6666be503.jpg)
在整个二战复习阶段,秉承着尽人事听天命的理念,即便是后面再次落榜,说不难过是骗人的,努力了两年依旧考不上研究生,在心理绝望了千万次,可在知道成绩的那天一滴泪也没有留下。心理装的更多是不甘心,可能我真的不够睿智吧,或者对于应试考试我是真的没有技巧。
觉得最难熬的日子是4/5月,看着身边的研友们赶往异地调剂/复试,然后陆陆续续地被录取,晒名单,害怕自己胡思乱想,害怕刷朋友圈,害怕朋友们的突然关心。于是我马不停蹄,在一个礼拜里完成了:定居新城市,找工作搬家,拿offer入职。可将近一年没有工作,脱离社会和人群,在试用期的那段时间,落榜的苦涩,工作的不顺心,独自居住的孤单,一次次地心理崩盘。但其实日子也没有那么难过,难以度过,也会调侃式地给朋友发微信:一个礼拜也就七八天想离职,心里骂了这个操蛋的世界千百遍了。
果不其然,在一个月后,我离职了。重新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着编辑的工作,也神奇般地在一个月里升职当了主编,第一次独立负责栏目,竟然在平台发稿创下了百万阅读量,赚了第一笔将近4000的稿费。
![](https://img.haomeiwen.com/i5516447/d84fd6ae0df5c979.jpg)
跌到谷底的才可以努力地往上爬,大概是我目前阶段最能感同身受的一句话了。其实,备战考研的时候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取决于你用什么心态对待,也没有像别人口中描述的什么黑夜黎明那么阴暗,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强大自己认识自己的事,但结果是功利化的。但我从不觉得,花两年的时间备战考研是件浪费的事,尽管我后面没有成功。
你可以把这篇文章看成是鸡汤文,甚至也可以不屑一顾,考上研究生是我23年的人生里最执着的一件事。
今年,我依旧三战。
也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都不要放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