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伊万.伊利奇之死》,虽然写的是俄国社会的事情,可每一个地方都好像有我熟悉的这个社会的影子,人性的那种种复杂的感觉,普通人是很难去描绘它,可是托尔斯泰写起来感觉他驾轻就熟的,他怎么能写得那么好呢?
小说里面,伊万找到理想中的好工作了,他心满意足地给自己布置新房时,那点小心思,多像我们村里那些爱攀比的大爷大娘啊。村里每家每户,迟迟早早的,都会做起了三层的小洋房,无论是赊账还是掏出多年的积蓄。小洋房朝前的一面墙,一定要贴上瓷板,显得有档次,后面的墙有的会粉上白灰,有的白灰都不刷;大门呢,越大越气派越好;楼高,一定要比别人家的高一点,如果对面谁家的楼房比自己家的高,一定要想办法补救,比如在大门顶上,放在一对麒麟。
房子里面的布置,穷讲究,讲面子,好排场,一点特色都没有,从别人那里发现一种看起来很豪华的家具,一定也会设法搞一套一模一样的,哪怕自己买到的这套只是样子很像,一张豪华大床,霸了大半个房间,还没有睡多久,有木头的那些个地方就嘎嘎作响;像模像样的梳妆凳,凳面那块板,轻轻一抽就抽出来了,可以拍蚊子,也可以打蟑螂……
小说里还写到了,伊万看病时那些医生对他的态度,就跟伊万自己作法官对待他的当事人的态度一样,冷漠无情。这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那时我在广东的一个城市上班,从小就怕吃鱼的我又吃鱼了,鱼骨头卡住喉咙,上不去下不来的,没办法我来到医院让医生帮我用夹子夹出来,小时候我每次都是这样做的,从来没想过有什么问题。
但是这次,我到了一家医院,医生没有帮我把鱼骨头夹出来,还惹得医生的嗓门都越来越大了,叫我“啊”了几次,我都没令他满意。医生用白话呜哩哇啦说了一大堆话给,我也没听懂,可能他觉得自己付出了这么多时间,还没有完成任务,待会怎么好意思要钱。后来,他把镊子还是什么东西,重重地摔在桌子上,说了一句什么,再也不给我看了,然后就给我开了许多药,还让我吃完了再来。
若能仔细观察,人生处处见伊万。
托尔斯泰虚构的人物比现实中的人物还更精彩,一个伊万就像是千千万万个我们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缩影,看了他的这篇小说,我就想到了我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例子,以我的眼光来看这些例子跟伊万的故事很像,但我想,在托尔斯泰大师的眼中,一定会觉得千差万别,他太细腻了,简直就是拿着放大镜在写作,他怎么那么懂人心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