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一棵小桃树》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自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借助具体文字,感受语言之美,并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时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第四单元学生已经学习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本单元在第一课再次学习,因此本文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其进行巩固强化,进而学以致用。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因而探索欲望强烈,本文生动的描写,起伏的情节都对他们有吸引力。但活泼的性格使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不一定扎实,因此在以教促学的基础上还需通过自学查漏补缺。这也是部编教材“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编排的初衷。其最终完成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理解并运用。
2、自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概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学习面对生活中的磨难,要顽强斗争,不懈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
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教学难点】
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寻找小桃树和“我”成长过程中的共性,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教法:圈点勾画法,点拨法
学法:默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读诗谈桃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佚名《桃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汪藻《春日》
文人墨客笔下的桃花或姣妍美丽,或脉脉含情,或与春共舞。民间更是把桃作为福寿的象征,辞旧迎新之际还要送桃树,祈平安。当代作家贾平凹在他的《一课小桃树》中却这是这样描述的:一棵“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他的小桃树到底经历了什么?
二、读文知桃树
1、积累重点字词
忏悔、哆嗦、矜持、猥琐、颤抖、血气方刚、轰轰烈烈、祸不单行
2、跳读课文,勾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内容。
明确:常常想,今天的黄昏,好多年前的秋天,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那个春天的早晨,一个春天,也就在这年里,这些年来,如今,雨却这么大地下着,雨还在下着。
3、结合时间点浏览文段,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内容。
明确:第一段(1)交代“我”写小桃树的缘由。
第二段(2)描写眼前见到的小桃树的情景。
第三段(3—8)回忆小桃树以及“我”的经历。
第四段(9—14)回到眼前对小桃树的描写。
3、思考7、8自然段为什么不能独立成段?
明确:这两段主要是写“我”离家外出后的经历。环境的变化,内心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使我遗忘了“我的小桃树”;祸不单行的日子让我有机会再见到“我的小桃树”,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我对小桃树有了更丰富的感情。为结尾“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埋下伏笔。这是“我”人生的最低谷期,使文势有了起伏。
4、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描写小桃树的句子,选择一到两处给同学们读一读。(注意把握好语气、节奏。)
三、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作者对它有怎么的感情,课下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