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急匆匆地跳过了二十多个年轮,当今天我又一次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时,不能不为柳庄的变化而感叹。
山,还是原来的那一座座山,路,还是原来那一条条路。但是,山上不再是那些无用的荆棘蒺藜,不再是密不透风的灌木丛,不再是光秃秃的荒坡。相连的几座山上,都有规有矩的栽上了核桃,石榴,雪梨大樱桃等各种果树,还有白皮松,女贞,紫薇等各种珍贵树种。每棵树还配有新兴的滴灌设施。原来的山路,土路,都扩宽硬化,蜿蜒盘旋与青山绿水之间。
从高空俯瞰柳庄景区,日光温室大棚!
从高空俯瞰柳庄景区,一条条道路是柳庄村通往幸福的光明之路。人们再也不用走那些泥泞的土路了。
柳庄村贫困户安置点,充满的是祖国母亲满满的爱!
漂亮的贫困户安置房
柳庄景区内宽阔的道路
今年春节柳庄景区民俗文化活动宣传的大招牌
2018年春节期间游客如织,小车排成了长龙。
2018年春节期间游客如织
春节前后,壮观的旅游场面。
能停车的地方都是车满为患
景区内宾馆一角
住宿茶馆饭馆集于一体
景区内的景观
看到了吧,老外都吸引来了。
春节前景区内又增添了观光小火车,不光是小孩子,大人们也想坐上去溜一圈。
春节期间的特别节目“打铁花”更是吸引力不少游客!
景区内春节期间的灯展
除了观光小火车,还有人造溜冰场,2018年春节,柳庄景区日游客量竟达到了三万人次,这在几年前,恐怕是柳庄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旅游景区的开发也给附近的村民找到了致富之路,乡亲们各显其能。有的种植大棚蔬菜瓜果,有的搞养殖,有的做小吃生意,有开农家乐的,有的到景区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柳庄村家家户户还种上了“早春第一果”美国大樱桃。我算算时间,今年村民们应该是可以见利了。
除了环境优美的观光景区,柳庄村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修路,架桥,整治村容,建造塑料大棚,拦水大坝,高位蓄水池,太阳能路灯,就连公厕也是现代化的。看看这个文化大院多气派。
清明节到了,渑池县曲剧团到柳庄村大显身手。
畛河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脏乱模样啦
春江水暖鸭先知
当我在感叹柳庄村的巨变之时,内心还挺怀念记忆中的那些风景,还有人和事。
在皑皑白雪之中,那挂在枝头的红色果子,是不是让你看一眼便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似乎已经淡忘的少年时光。
几株野花,一棵老果树是不是也可以勾起你许多记忆,最重要的是记忆中的那些小伙伴。
手工粉,忘不了的家乡的味道!
小时候和柳庄的同学一起到她家里玩,一行三人,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走那么远的山路也不觉得累。十几岁的孩子玩的像是个小娃娃,晚上睡一个炕上,我们不会做饭,还是同学的爷爷给我们做饭吃(她老家只有爷爷一个人)。不知道老人当时多大年龄,印象里他头发花白,背有点驼,两只粗糙的大手却很灵巧。虽然只在那里玩了两天,可是却成了一生的回忆。
这么多年了,不管走到哪儿,只要看到这样石头砌的老房子,我便不由得想起柳庄同学家的那所老房子,那位老爷爷。
多年前,多少莘莘学子就是一步一步从这样的路上踏过,走出了柳庄村,从这样的路上踏过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多年前,曾有多少父辈,一步一步地从这样的路上走过,把儿女送上了求学之路。读初中那会儿,每到周三,离镇上最远的柳庄和上庄的同学都有家人或是乡邻送些馒头咸菜。我不能想象到了周末遇到雨天或是雪天,他们该怎么走完这几十里山路。
柳庄村变了,柳庄人富了,那些又窄又难走的山路不见了,那些石头疙瘩砌的房屋不住了。但是,关于柳庄的那些记忆永远还在,柳庄村那绿绿的麦田还在,那满山遍野的花香还在,最重要是我们勤劳善良的爹娘还在!
衷心地祝愿柳庄村四季飘香,明天更辉煌,成为我们洪阳镇永远的骄傲。
作者简介:刘会琴。笔名,田园寒梦。原籍,渑池县洪阳镇上洪阳村,现居河南省义马市。初中文化,一位自幼身患顽疾的农家女,坎坷人生路上与文字相依相惜,不离不弃,已过不惑之年,仍然怀揣梦想。
文中图片由杨合营 王家臣提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