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下午4点多,从证监会每周五的“新闻发布例会”上传来一个大消息: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被收紧了!
据新闻发言人邓舸介绍,主要有四大变化:
一、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
二、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
三、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时,除金融类企业外,原则上最近一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的情形。
四、发行价格进一步突出市场定价,取消了将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作为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基准日的规定,明确定价基准日只能为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期的首日。
我此前多次在专栏中提到过:由于楼市熄火,仅靠“大基建+PPP”独木难支经济;证监会将在2017年收紧上市公司再融资(主要是非公开发行),把宝贵的扩容红利优先分配给IPO企业,以最大可能地发挥股市在“去杠杆”(降低企业负债率)和“稳增长”上的作用。今天的新规,兑现了此前的预言。
2016年股市波澜不惊,但融资总量却创下了历史新高,为上市公司筹集了大约1.6万亿的资金,但只有大约10%是IPO(首次公开发行),90%的钱给了已经上市的企业。换句话说,证监会门口等着领取“第一次股市红利”的企业已经望眼欲穿,等得花儿都谢了;但宝贵的门票90%给了“第二次、第三次领取股市红利的人”。这当然不太公平。
上述四条新规,第一条和第二条,都是限制“非公开发行”规模和频次的,第三条针对的是虚假募资、挪作他用的。
第四条也很有针对性:此前的规则对大股东非常有利。他们一般会选在股市低迷的时候突然公布非公开发行方案,按照此前N个交易日的均价打折确定发行价,最终产生巨大的折让,给大股东或者关系户。此次修改规则之后,散户可以用自己的态度影响发行价格,因而更公平一些。
此外,在昨天(2月16日)晚上,位于上海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宣布对股指期货松绑,主要措施有:
一是自2017年2月17日起,将股指期货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监管标准从原先的10手调整为20手,套期保值交易开仓数量不受此限;
二是自2017年2月17日结算时起,沪深300、上证50股指期货非套期保值交易保证金调整为20%,中证500股指期货非套期保值交易保证金调整为30%(三个产品套保持仓交易保证金维持20%不变);
三是自2017年2月17日起,将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平今仓交易手续费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九点二。
上述三大措施一言以蔽之,就是放宽限制、降低交易费用。
2015年股灾之后,股指期货一度被认为是恶意做空的渠道,所以被捆上枷锁、打入五行山下。市场的流动性急剧下降,股指期货交易基本接近于瘫痪状态。这等于摧毁了中国股市风险对冲和价格发现机制,对此不仅国内机构投资者颇有看法,还被认为是A股申请纳入明晟指数的障碍之一。
给股指期货松绑,意味着股市正在恢复常态,走出2015年股灾的阴影。对于市场的影响很难用利好、利空来形容,只能说有了股指期货市场会更正常,很难出现单边市。
调整“非公开发行”规则,意味着即将迎接新的任务和新的时代。如果再加上日渐严厉的市场监管,中国股市事实上已经在为IPO注册制改革准备接生了。
换句话说,“印股票的时代”即将到来。当然,这个转变需要几年时间。
维持此前的判断:
1、新股发行肯定会提速,数量会增加,中小板、创业板压力增大,将趋势性下跌;
2、今年A股的机会主要在主板市场,围绕着政策红利展开,主要题材是:大基建+PPP、混改、国企横向重组、第二波去产能、债转股、大消费等。
3、由于扩容提速、货币政策收紧,国家高度重视防范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指数很难有较大上涨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