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比峰 | 来源:发表于2023-08-14 12:09 被阅读0次

    这本书被束之高阁少说也有三年,本是朋友相赠,并非自己有兴趣才买回来。朋友刚把书递到我手上时,心里还有些不自在,自己起码也有二十年的阅读史了,难道怎么读书还需要别人教吗?心里这么想着,书也就懒得再翻。不过人也是会变的,会越来越承认自己的局限,对任何事物也就不敢不屑一顾了。

    当我最近一次凝视这本书时,我问了自己一连串的问题:“你真的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吗?如果你觉得自己会,你能将读书的方法罗列出几条?它们的依据又是什么?如果你真的会,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说不出那些书写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主旨?整本书的框架又是什么?哪一部分最打动你?为什么这部分最打动你?书里哪些观点是你认同的?哪些又是你不认同的?理由又分别是什么?这本书对我有什么样的影响?”

    当这些问题问完后,我思忖了片刻,发现完全答不上来。那么,我凭什么说自己会读书呢?既然如此,不妨老老实实承认这打脸的现实,踏踏实实翻开这本教人读书的书吧!

    书如其名,这是一本教授阅读方法的实用性书籍,通篇主旨——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将全书分为四篇,详略得当地论述了读书的四个层次,主要篇幅用在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并例举了不同类别书籍的不同读法。四个层次按能力要求循序渐进,到不了下一层次的阅读水平,就进入不了上一层次;与此同时,上一层次依然包含着下一层次的能力要求。如果用一张示意图表示,画四个圆圈儿是比较贴切的(如下图)。

    阅读的四个层次

    通篇读完,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高估了自己。不出作者所料,我属于普通的大多数读者,依然停留在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只是通篇阅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书而已。我只是在物质上拥有了那些书的所有权,并未获得哪怕是一本书的智力上的所有权,即对知识实施了在头脑中的占有。这是多么讽刺与可惜的事情呐!我懊恼没有早点遇到这本书。可是,如果不是这么多年走下的冤枉路,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又怎么可能如此深刻?收获如此丰富?

    既然这是一本教人如何读书的书,那么花点精力使用分析阅读就是值得的;而恰如其分地使用书中我认同的方法,不仅是应有的实践,也是对作者最起码的认同与尊重。我认同的比较重要的阅读方法有五条:

    1.通篇阅读时不要寻章摘句,暂时读不懂的地方先放过去,重点在于获得对全书的整体感知;

    2.主动阅读,带着问题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3.书和人一样,有骨架,有血肉,找到它们是读透一本好书的基础;

    4.多读书不是坏事,坏在无甄别、无差别地对待每一本书,应该在每一本有兴趣的书上恰如其分地投入时间;

    5.有的时候,阅读要以作者为主;有的时候,阅读又要以我为主。

    为了实践分析阅读,我尝试着将整本书的骨架与血肉做了一番整理。如下:

    一、阅读基本认知

    (一)主动的阅读

    1.为何说阅读是主动的?

    阅读的本质是沟通——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作者努力向读者说清自己的观点,读者则努力接收来自作者的观点,过程中双方都需要付出不小的努力,否则沟通就会陷入无效。这就意味着只要是阅读,多少都带点儿主动,而且越主动效果越好。

    (二)阅读的目标

    1.获得资讯:获得资讯的阅读,可以提供资讯和消遣,却未必能增进理解力;

    2.增进理解力:有助于增进理解力的阅读,却同样可以收获资讯与消遣。

    (三)指导型的学习与自我发现型的学习

    1.指导型的学习:需要借助外界辅导的学习,自己需要付出的思考很少;

    2.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不需要外界辅助的学习,主要依托自己的观察、记忆、想象、思考;

    3.阅读并非找个比自己厉害的老师辅导那么简单,需要调动我们的观察、记忆、想象、思考,是一个非常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因为我就是阅读的主人。

    二、阅读的层次

    (一)基础阅读

    1.何为基础阅读?

    一个成年人,在校期间就已经掌握了基础阅读的能力,包括对字形、音韵、字义的记忆、识别与理解,中国古人称之为“小学”。它们是阅读的基本功,仅靠基本功的阅读也只能称得上基础阅读。

    (二)检视阅读

    1.第一阶段的检视阅读——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观其宏旨,知其大概】

    1.1书名、序言

    1.2目录

    1.3索引

    1.4出版者的介绍

    1.5挑选与主题紧密相关的部分阅读

    1.6随机翻读,开头和结尾部分不要错过(作者没有提到开头,但是我觉得开头往往是开宗明义的部分,同样不容错过)

    2.第一阶段的检视阅读——粗浅的阅读【通读,不要停顿,只注意能够读懂的部分】

    2.1阅读的速度

    阅读的速度没有一定之规。笼统地说,在该快的时候快,在该慢的时候慢。时间就那么多,总要集中有限的时间,聚焦在那些最为重要的部分。

    2.2逗留与倒退

    2.2.1阅读的时候不要逗留和倒退,这既是对大脑的训练,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

    2.2.2提高阅读速度的练习方法:指读。

    3.主动阅读的基础

    3.1主动阅读的核心:在阅读时提出一个需要自己尝试回答的问题。

    3.2主动阅读要提出的四个问题【这是阅读者的责任】

    3.2.1整体上这本书到底在谈论什么?

    3.2.2各个分部又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

    3.2.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3.2.4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4.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4.1何为真正拥有一本书:让书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以笔记的形式写下来,特别是自己的感想。

    4.2做笔记的方式

    4.2.1画底线

    4.2.2在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4.2.3给作者的论述加上编号

    4.2.4记下页码索引

    4.2.5圈出关键字、词或句子

    4.2.6利用空白处做笔记

    4.3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4.3.1结构笔记:重点在架构,不在细节。

    4.3.2概念笔记:与对书中观点的深刻理解有关

    4.3.3辩证笔记:就同一主题,索引不同作者的观点

    5.培养阅读的习惯

    5.1方法:不断刻意练习

    5.2阅读习惯是一个复杂动作,其中包括了很多个分解动作。在没有融会贯通之前,不妨一步一个脚印,先从最基础的一个习惯开始抓起,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循序渐进。但最终还是要尽可能的忘掉每一个分解动作,使整个阅读的动作就像出自人本能一样自然。事实上,所有的学习概莫能外。

    (三)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第一个规则:给书籍分类

    1.1实用性作品(指导人的行动,是术的层面)

    1.1.1一种是以规则为主的书,只是教人做事

    1.1.2一种是谈规则背后的原理的书,不仅教人做事,还教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事

    1.2理论性作品(指导人的思想,是道的层面)

    1.2.1理论性作品的分类

    1.2.1.1历史

    历史,是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纪实故事。虽是纪实,却未必是事实。历史是人书写的,人总是带有主观意识的,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客观。然而,这并不能削弱历史的价值。正因为历史是人书写的,我们才能从中了解人们对历史不同观念,包括对历史模式、是非价值的判断与评价。当然,也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历史的规律。

    1.2.1.2科学

    科学,有特定的范式以确保描述的精确性,且更多的依赖于特定假设下的实验与观察。因此,科学对一般读者是有门槛的,特别是现代科学的书籍。科学虽然距离生活比较远,但是正因为科学的这些特点,使得科学作品的阅读有很明显的一定之规,在阅读的难度上反而降低了。

    1.2.1.3哲学

    哲学解决的是人的问题,而且是人类的普遍问题。既然普遍,你我身上都有,哲学也就与你我息息相关了。哲学利用的更多的是思考,思考的素材不外乎一般人的生活经验,而思考的能力又是人人都有的。因此,人人都需要一点哲学,人人也都可以读懂一点哲学。

    2.第二个规则——用一句话,最多一段话总结全书内容

    3.第三个规则——列举重点章节,说明它们如何按顺序组成了一个整体

    4.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作者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第五个规则——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词,与作者达成共识

    找出关键字词、专门用语、特殊词汇。这本身并不是什么难事,它们要么出现频率较高,要么就是让你感到莫名其妙。但是要确保在这些字词的含义上面与作者尽可能达成共识,不能一套话语各自表述,这是读透一本书的基础。

    6.第六个规则——从最重要的句子里抓出作者的主旨

    最重要的句子往往在最重要或者最显眼的位置,而主旨则是作者所提问题的答案。

    7.第七个规则——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理论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第八个规则——确定作者已解决的和未解决的问题,在未解决的问题当中,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公正地评价一本书(这是对作者最佳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最好的犒赏)

    ##提出批评意见之前的若干条件:

    9.第九个规则——在没有了解一本书之前,不要妄下评论,这是无礼和愚蠢的行为

    10.第十个规则——评论一本书要避免争强好辩,不要为了否定而否定,时刻提醒自己“真理与人无关”

    11.第十一个规则——分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已,也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遇到与作者看法不一的时候,不要盲目的否定作者,先将不同意见看作大体可以解决的问题,反复看看作者到底在说什么,也许接下来我就会被说服;如果不能,并且我的观点还有理论支持,而不仅仅是我的一个观点,那么也许真的是作者错了。

    ##批评意见的四种类型,前三点如果自己拿不出过硬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

    12.第十二个规则——作者的知识不足

    13.第十三个规则——作者的知识有误

    14.第十四个规则——作者不合逻辑(缺乏连贯性或前后不一)

    15.第十五个规则——作者的分析不够完整

    严格来讲,此点不能作为不同意作者的根据,一则分析难以尽善尽美,二则瑕不掩瑜,我们应该着眼的是那些闪光的部分

    (四)主题阅读

    1.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1针对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单

    1.2浏览书单上的所有书,确定哪些与研究的主题相关,并就研究主题建立清晰的概念(这里主要用到检视阅读第一阶段的能力)

    2.主题阅读的核心阶段: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2.1浏览所有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主题相关的书,找出相关的章节(主要用到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

    2.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使用这套词汇,所有作者,至少大部分作者都可以使用这套词汇来诠释;主要使用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能力)

    2.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提出这些问题,至少大部分作者都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答案)

    2.4界定主要及次要议题,然后将作者们针对各个问题给出的答案整理在各个议题之下(有些议题只属于自己,不是作者自己设定的议题,但是我们可以将作者的论述进行解构,并从中构建出自己的议题)

    2.5分析这些讨论(为了突出主题,要将自己的问题和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有共性的放在没有共性的前面;各个议题的界限要清晰地界定出来)

    三、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一)要成为一个更好的阅读者,首先要有能力分辨出哪些书能够帮助你增进阅读能力,而不是摸到什么书或文章都读(读那些超越你的能力,能够增进你的理解力,并且让你更加了解这个世界和你自己的书)。

    (二)好的书会跟着人一起成长,这也是一本书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书还是那本书,人已经不是那个人;等到人成长了之后,书中的深义自然也就浮出了水面。好书需要用一生去读,它们能够陪伴我们人生的各个阶段,这样的作品才能称的上伟大。

    (三)身体和心智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生命。然而,我们的身体是有限制的,三十岁往后便是下坡路,谁也阻挡不了。有趣的是,我们的心智却可以一直发展下去,只要我们主观上愿意;相反,如果我们不去主动运用它,它就会像我们的肌肉一样渐渐萎缩。阅读,就是我们心智的哑铃。

    以上就是整本书的主体架构,基本反映了作者所推崇的阅读方法,以及作者对阅读本身的基本态度。在整本书中,作者通过旁征博引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其中还不乏智慧的闪光,对增长见识、启发心智很有帮助。例如,作者说数学本质上也是一套语言系统,不仅准确,而且高效。再比如,作者在介绍戏剧的读法时,非常推崇在头脑里自导自演的方式,这是我从没有尝试过的,就连想到也是没有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阅读者,我觉得阅读的价值可以罗列出一整筐,但也是千人千面的事儿。不过,只有当你真正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时,你才能切身体会到阅读者的幸福;否则,这种幸福注定与你无缘,谁告诉的,怎么告诉你的,都不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gf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