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提升自己、改进自己性价比最好的方式。
以下分享10个自己总结的读书感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读书关键在于应用,而不是贪多。
一本书读完后,过一段时间很可能大部分都记不住了,如果能记住其中一两个点,并且付出实践,这已经非常有价值。
读完一本书后,除了把相关问题整理出来,最重要的是一句话或者一个观点总结出这本书最重要的内容。
比如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比如史蒂芬柯维的七个习惯等。
2、读书前明确自己的读书目标,写下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用读书卡片整理出有用的读书笔记信息,不要在乎逻辑和顺序,关键是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再次回到自己的问题和读书目标,搞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从书中学到什么
最后整理一份读书书评,写清楚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思考,能解决哪些问题,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成长。
3、读一本书就是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
在读书之前,把自己关心的问题列出来,这本书很可能就是这些问题的逻辑体系的整理。
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整理回答自己的问题,提炼出真正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就可以得到书中最精华的道理。
4、读书需要带着问题思考,不要漫无目的地读。
读书需要思考:
这本书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自己在这个问题方面有什么困惑?
这本书如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什么方法?
学到这个方法后是否可以解决我的问题?
自己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疑问?
针对这本书介绍的内容,梳理出自己关心的几个问题是什么?
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本书,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写出来。
针对自己的痛点,结合书中的方法,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者书评,可参考董董的方法。
总结出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点、认知点和行动点。
最后,一句话总结:这本书帮我解决了什么?
5、学会整合阅读法,学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核心主题。
能用简短的话进行概括=读懂。
一本书、一篇文章,往往观点很简单清晰,剩下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案例和论据,目的是为了论证作者的观点。
因此,一定要抓住核心观点,不要在论据上纠缠太久。
怎么做?
首先,每读完一个章节就寻找概括性的句子。
第二,针对找到的句子进行概括,字数尽量少。
第三,每个章节完成这个工作后,基于这些概括性的句子,总结概括出一段话,不超过140个字。
6、正确设定读书目标。
为什么你会觉得每天读书写作这么难受?
因为你觉得这件事太困难了,给自己设定了太高的要求和目标。
当没有一个强大的节奏感去指引时,肯定会感到特别难受。
针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努力降低目标大小,拆解到足够小,让大脑不至于抗拒,才能保证行动执行的下去。
7、不管是语言表达还是文字表达,重要的技巧是:讲三点。
第一,可以给人一种有逻辑、有条理的“伪印象”,能更好树立自己的形象。
第二,人的大脑记忆机制符合7+_2效应,讲三点符合大家的记忆特点,容易理解、记得住。
第三,可以让人一下子抓住重点。
遇到任何需要表达的内容,不管是语言上还是文字上,充分运用讲三点原则。
8、读书掌握节奏,流程形成闭环。
每天的读书场景,从拿到一本书开始,从一开始的思考预测阅读,到中间带着问题高效率阅读,到最后输出读书笔记和思考,形成一整套闭环。
这个闭环要能成为自己的最有力武器,而不是理论知识存于脑中。
9、读书写作,一定要慢下来,切勿贪多求快。
任何看到的、学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内容,都去写出来,而不是天天空想。
任何一个学到的内容,都要这样做。不要被一些看到的内容所左右,别人的终归是别人的,当自己没有学到本领时,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唯一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培养技能。
10、读书要关联自己的认知和经历才能记得牢。
罗振宇说,他认为的学习过程,就是缝扣子的过程,即通过把新知识缝合到旧知识上,达到一种关联缝合的效果。
他的做法是,每天逼着自己写五篇阅读心得,主要是把学到的内容跟自己学过的内容、接触过的内容、熟悉的内容进行深度缝合。
字数不用过,几句话即可。
这就是一种关联学习法。
学习任何新知识,学到一个观点、方法、理论,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输出,在这过程,最重要的是把这个新知识跟自己的旧知识进行关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