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说某某和某某是或者不是同一类人,很多时候,“是否同一类人”这问题的答案并不明显,因为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判断,大部分时候都只能依赖一种模糊的感觉下结论。以至于很多相处多年的恋人或朋友,到最后才痛感对方和自己不是同一类人。
所以,我想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我会提出一些指标,用于快速区分不同人的类别。当然,我不会说什么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等明显而肤浅的东西,这里的指标必须是一些可以深入一个人本质的东西。
一、精神生活VS物质生活
我认为区分一个人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看他是更喜欢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很多人喜欢标榜自己不是一个重视物质的人,因为这样听上去比较的不俗气。但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更看重物质生活的。
这一点,从人们的生活追求就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生活目标,就是“买一辆车、买一套房、明年赚够多少钱、获得年薪多少的职位”诸如此类,而不会是“看哪些书、学多少新东西、获得多少新体验、做哪些有价值的事”这样的目标。
同样的,在任何地方的聚会,我们听到的对话大部分时候都是围绕着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针对各种玄妙的精神世界问题的探讨,大概只有在文化人的沙龙中才能听到。
所以,如果按照百分制,把完全倾向精神生活定义为0分,完全倾向物质生活定义为100分,我认为大部分人的得分是在70分左右。这也没什么不对,因为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这么多重视物质生活的人。如果每个人都不食人间烟火,那么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
在这个指标上,得分20与得分80的人,是无论如何都格格不入的。因为双方的关注点大部分时候都不相同。所以,如果你要判断对方和自己是否同一类人,首先就是判断双方在这个指标上的得分是否接近。
二、对别人看法的重视程度
我们常说人的外向和内向,好交际和不好交际。这些区别的关键点是什么?我认为,是一个人有多重视别人的看法。
喜欢交际的人,根本原因在于他重视别人的看法,并且能从别人的积极反馈中获得乐趣。而不喜欢交际的人,则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好是坏,他也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以上是两种不蕴含内在冲突的处事态度。除此以外,还有各种扭曲挣扎的“病态”心理。比如,喜欢交际,不是因为重视别人看法,而是因为内心空虚,或者逃避自己;不喜欢交际,也不是因为漠视别人看法,而是因为自卑、敏感、恐惧等负面情绪。
同样的,如果把完全漠视别人看法定义为0分,完全按照别人看法而活定义为100分,我认为大部分人的得分是在60分左右。
与第一个指标相反,在第二个指标上得分差异悬殊的人还往往能成为不错的朋友。内向的人身边往往有几个热情友好的外向的朋友,外向的人也能从内向的人那里感到难得的安宁和深刻。
但是,如果更进一步,双方的关系不是朋友,而是伴侣,在这个指标上的巨大差异就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得分20的人会感到得分80的人为什么要活得那么辛苦,什么事情都要重视别人的看法、考虑别人的感受?得分80的人会觉得得分20的人怎么这么冷漠与不合群?
这个指标上的差异会带来双方在待人接物上的巨大不同。所以,用来判断双方是否同一类人时,这也是个很重要的指标。
三、对既有规则的遵守程度
这个社会上有种种习俗和规则,比如清明祭祖、中秋团圆、情人节要送恋人礼物、结婚要办喜宴……这种种活动,产生了所谓的“仪式感”。
“仪式感”的背后,反映的是人对既有规则的遵守程度。一个人如果漠视那些规则,就不会重视那些仪式。典型的例子,就是《庄子》中至亲死后还喝酒唱歌的狂生以及魏晋时期那些佯狂不羁的人士。
大部分思想家,都是不太遵守既有规则的人。因为他们总是在质疑现有的东西,然后想方设法搞出自己新的一套。比如尼采,就一点不相信道德是一种万世不移的既有规则,在他的《道德的谱系》一书中,他细细考察了道德的起源和发展,并且指出,现代社会那些高贵正派的价值其实有着粗俗鄙陋的起源,善与恶之间也并无难以逾越的界限。
显然,尼采的这种做法,在一些卫道士看来是离经叛道、难以接受的。
如果把完全漠视既有规则定为0分,完全遵守既有规则定为100分,这个指标上评分差异巨大的人,在生活中也是会多有抵牾的。得分20的人会觉得得分80的人过于迂腐、僵化,得分80的人会觉得得分20的人过于叛逆、放肆。
我认为,大部分人在这个指标上的评分会落在80分左右,这也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础。
四、对自己东西的喜爱程度
也许有人会问,人都是自恋的,谁又会不喜欢自己的东西呢?但是,确实有很多人并不在乎自己已有的东西,他们是一直在向往着别人的东西。
在这个指标上差异大的人,生活中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喜爱自己东西的人,会表现得恋旧、对已有的朋友和爱人忠诚、安于现状,向往别人东西的人,会表现得勇于进取、喜欢新鲜和改变、也更容易移情别恋。
如果把极端喜爱自己的东西定义为0分,极端向往别人的东西定义为100分,我认为大部分人的得分应该在40分左右。
这项指标上得分差异大的人如果只是朋友关系,那还好;但如果是伴侣关系,那就会有很多的不和谐。得分20的人会埋怨得分80的人怎么就不愿意安定下来,得分80的人也会觉得得分20的人怎么就这么保守。
五、知识层次、兴趣爱好、欣赏水平
在这个指标上,社会上的人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金字塔结构。越是高层次的东西,懂得的人越少。
这个指标也就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共同语言”,它其实没有那么重要——至少在我看来,没有前四个指标重要。文化精英也完全可以有一些粗鄙无文的莫逆之交,知识水平差异大的人也可以结成伴侣并且有一段不错的婚姻。
当然,如果在这个指标上的评分相似那是最好的了。这至少意味着你们可以欣赏相同的电影、书籍、音乐而不是各做各的。
如果用通俗性来作为这个指标的评分依据,100分显然是最多人的得分,但从平均分来看,这个数值应该落在80分左右。
这就是我所想到的关于把人分类的五个最重要的指标,我不敢说这是全面的,只是我一时想不到别的了。
那么,如果我们使用以上的指标评估,发现别人和自己不是一类人,那该怎么办?我们是不是就该和别人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并不是这样。恰恰相反,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区别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是有益的,我们就不会对别人有过高的期望,或者在别人不能理解自己时烦躁不安。因为我们知道,不同类的人原本就是很难相互理解的。
当然,如果是婚姻的话,最好还是找同一类人。不同类的人偶尔打下交道还行,要灵与肉朝夕相处就怎么都别扭了。幸好,对大部分人而言,这也不算太难。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他们的评分落在大众区间,要找到同类并不是难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