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的两个大V就一个问题产生了争论。这个问题十分的常见,也十分的难解。
孩子想买的东西,到底买还是不买?
一个是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杨凤池老师。先来看一下杨老师的观点;
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一个是国内著名的儿童教育作家尹建莉老师。她的反对观点:
正好相反: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没有什么。他得到的越少,想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很想满足他,却惊恐地发现永远无力去满足他了。因为此时的他要么变成了不配得到任何东西的可怜虫、行尸走肉,要么变成极度贪婪的人,欲壑难填。爱孩子,就去满足他。
在这里不评论两位专家对待这一个问题的不同立场。孩子要的东西买还是不买,这简直是一个世纪难题。
有时候在街上,能看见因为父母不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父母大发脾气的孩子。有的父母会厉声斥责甚至拳打脚踢,有的父母面露尴尬,手足无措。
我们孩童的时候,家里生活普遍没有那么富裕,那时候因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父母争取,哭泣。到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对这个问题一样的有困扰。家长既不想孩子像自己小时候一样得不到满足,又不想自己的孩子不知人间疾苦,只知道一味索取,不知道珍惜。
别说一个孩子,即使是一个成年人,如果一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变成什么样子。其实家长心里都清楚:自卑,反正我得不到,怎么努力都没有用;不然就是什么都想要,这次不要下次说不定就没有了。
这一定不是家长希望看见的情况。家长希望的,不过是孩子在家长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得到一样礼物之后,能好好的珍惜,发挥这件东西的最大价值。
那么怎么样可以让孩子做到这样呢?不同孩子有不同的方法。这里我分享一个尹建莉老师书中曾经提到过,自己实践并成功的一个小方法。
——
无数的教育家都说过,要挖掘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自己选择。
这个方法就是零花钱。
零花钱不是具体的某一件礼物。但是是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礼物的一个小媒介。
我的孩子从三岁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有零花钱。每天一元钱。这个数目对一般的家长来说肯定构不成负担。对孩子来说却有可能是一个很开心的小礼物。可以是一次摇摇车,一个棒棒糖。也可以攒起来买一些贵一点的玩具。
我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同意买的东西,如果你愿意花自己的零花钱,爸妈不会阻止你。前提是这个东西没有危险。
三岁的孩子对零花钱其实并没有什么概念。经常不记得自己有多少钱。但是他却有了一个新的思维。就是想要的东西值不值得我花自己的零花钱来换取。我惊喜的发现,自从有了零花钱,孩子想要买东西的时候会思考了。这是非常可喜的进步。
到了6岁大班的时候,他已经会自己攒钱买自己想要的玩具。有时候他想要的东西我自己都觉得十分不值得买。但是孩子愿意花自己的零花钱,说明他真的十分的想要。这个时候让孩子得到一个满足,家长所费的不过是每天一元。不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吗?
我的孩子曾经三个月不买任何东西,攒了接近100元买了喜欢的玩具。十分的珍惜。我觉得这已经达到了我给零花钱的目的。让孩子明白了金钱是有限的,但是积累可以达到目的。也让孩子能明确自己内心实际的需求,舍弃掉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爱孩子,就给孩子零花钱吧。让他自己去选择,你一定会收获一个满意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