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关于故事那些事读书故事小夹
《故事处方》告诉你:3招破解写作结症,让写作之路不再痛苦

《故事处方》告诉你:3招破解写作结症,让写作之路不再痛苦

作者: 安七月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10-08 13:55 被阅读0次

    我相信都很多人都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明明心里有很多话想要说,拿起笔的那一刻却无从说起,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我们还会遇到过文章写了一半就无法再继续,对自己想要讲述的内容失去了信心的情况;我们甚至还会出现最终完成的作品和预设完全不一样的情况。

    为艺术硕士和博士生教授创意写作课的美国著名作家丹提·W.摩尔认为,这些情况对于写作来说都是普通存在的。他说:“脱轨也许就是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偏离轨道时如何调整,是所有作者都不可或缺的技能。

    凭借着担任俄亥俄大学多年创意写作指导的经验,丹提·W.摩尔的《故事处方》一书将提供创作问诊,破解你的写作症结。让你的文字直击人们心中的恐惧与欲求、刺激读者的神经突触,让读者与你的故事声息相应、情感相连,让写作者的写作之路不再痛苦。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名为“治疗”,依照核心故事、场景设置、开头写法等主题划分为六个章节;第二部分为“体检”,在这一部分,作者给读者提出了如何修改和持续写作的建议。而我,则将“体检”这一部分提炼成三个大招,帮助我们更好写出好文章的招数。

    第一招:不同阶段的不同修改方法

    在写完文章的那一刻,你的创作并没有完成。是的,这只是修改过程的开始。既然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但是文章可以,所以,我们就把修改文章当成一件积极的事情吧。

    小说家大卫·布拉德利针对创作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修改方法,分别对应了人的头脑里三种不同的自我评价模式。

    第一种是孩童模式

    面对一堆橡皮泥,孩子的直觉总是随心所欲的玩耍,没有目标、没有预设、没有标准,就是不断的尝试,想看看自己到底会做出什么东西。孩子不会去做任何评价,只是纯粹的享受这个尝试的过程。

    在第一次修改时,我们也应该这样做。把自己内心想得到的内容、场景和故事来回摔打,看看笔下的文字到底能编出什么样的文章。不用在意这些内容是否有矛盾,也不用在乎这些场景是否吸引人,尽可能完整地投射出你内心的想法。

    孩子从来不觉得沾满泥巴的双手有什么问题,只有大人才会对脏兮兮的双手感到焦虑。因此,为了让修改时的可用素材更丰富,第一遍的修改请用孩童的心态去对待。

    第二种是成人模式

    完成了第一次修改后,请你将自己切换到成人模式。成人要支付房租,购买生活用品,他们没有孩子那么有生机和活力。因此,这个阶段你要开始对文章进行一些必要的讨论,对文章的主题、结构、选材、方向进行一些取舍和调整,例如:

    我们到底在讲什么?

    怎么样才能达成目标?

    给读者的信息够不够?

    怎样才能写得更好?

    此时,你需要将自己当成第三者,以读者的角度去审阅文章。根据读者的需求去对文章的主干进行修剪,让文章的目的性更精准、逻辑性更清晰、引导性更明显,从而让读者愿意将文章读下去。

    最后一种是家长模式

    在写作中,家长模式一般是这样的:

    我的天,这句真叫人读不懂。

    你真的打算这样写吗?

    你在两句话里用了四个“它”字。

    没有更好的比喻方法了吗?

    家长就是会对你的每个小缺点都充满了警觉,并伴随着责备的声音。回想一下妈妈对你拿筷子的手势不满,爸爸批评你字写得不够端正的样子。

    当你完成了文章结构性的修改后,就该对文章的细枝末节进行修剪了。你要对句子里的每个缺陷和词组选择以吹毛求疵的态度 ,尤其是那些写作过程中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小虫子——错字、叠字、漏字,这一次修改务必要通通改过来。

    其实,这些质疑的声音在各个阶段都会出现。布拉德拉让我们在前两个阶段忽略它,是为了避免我们在写作初期就被质疑的声音打击,或彻底卡住。如果你到最后都不听任何批评的声音,结果往往也会出问题的。

    第二招:评估修改的三个步骤

    修改和校对的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校对是检查笔误(拼写、标点、语法、用词),而修改是文章的审读。完成初稿后,你要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评估和修改。

    第一步:回到开头

    小说或传记类的文章,当人物做出了某种决定,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关系,故事就结束了。其他类型的文章,当观点得到充分的说明,或者论据足以支撑论点时,文章就结束了。

    不管是哪一类的文章,开头和结尾两部分都应该有所关联。这种关联可以贯穿整篇文章,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手段表现出来。如果开头和结尾没有任何的呼应,你就需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重新考虑。

    第二步:修改中间所有的内容

    明确文章的主旨,找出文章的主线,据此审视文章中每个词、形象、比喻、场景、人物和情节。如果它们与主线毫无关联,那就删掉。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一整节都是多余的,删掉了肯定会有心疼的感觉,但多余就代表着没有存在的必要,必须删。

    如果用烹饪来做比喻,你想要做什么菜,需要什么原材料,烹饪方法是什么,就决定了你要买什么食材和配料,使用什么烹饪用具,以及如何进行烹饪。再新鲜的食材,若不在菜谱的范围内,也派不上用场;再高级的炊具,也发挥不了它的作用。

    第三步:修改句子

    说实话,这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个步骤,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太烧脑。也许这就是普通写作者和著名作家的区别,很多作家都和丹提·W.摩尔一样,特别喜欢这个步骤。丹提·W.摩尔认为把文章从头到尾、逐字逐句,仔细阅读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他认为:这是一个修正错误的好机会。

    丹提·W.摩尔的耳朵比大脑更灵敏,能分辨出哪里的文字别扭,哪里的表述不够好,比起默读他更喜欢通过大声朗读来修改和润色文章。识别出使用太频繁的词语,挑出平淡无力的表达方式,试想一下:这些就是你想要表达的内容吗?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如果修改顺利,无论行文还是内容都会变得充满活力;但是更多时候,修改和创作一样艰难,甚至更难。受读者喜爱的作者,与仍在挣扎中的作者不同之处,就是在修改的过程中,后者早早举旗投降。

    第三招:如何保持良好的写作习惯

    写作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但未必是件痛苦的事。保持良好的写作习惯,就能大大降低创作和修改的难度。那么,写作习惯要如何养成?

    首先,写下来。

    伊莎贝尔·阿连德认为:写下来,写下来,写来,要不了多久缪斯女神就会现身了。坚持写作是一件难度系数很高的事情,但是,当你动笔的那一刻,事情就会变得容易一些。

    不要让写作一直停留在想法中,不要一直懊恼自己抽不出写作的时间,哪怕你每天只抽出20分钟小时,一个月也有10个小时,积少成多的力量是无穷,前提是你愿意做这些“小事”。一旦你把这短短的20分钟变成习惯,惯性就会推着你继续写下去,被动会慢慢变成主动,写作时间会自己来找你。

    写作大师也有创作不顺的时候,何况我们这些普通的写作者,然而,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仍然可以把当下的感受转化成文字写下来。这些看似无厘头的“流水帐”,经过后期精心的修改,大约60%的内容都会有用处。

    接着,磨炼文笔。

    西尔维娅·普拉斯说过:“生活中没什么是不可写的,只要你有下笔的勇气和即兴创作的想象力。创造力最大的敌人是自我怀疑。”

    好的写作者对词语、句子有深刻的理解。他们知道怎样控制节奏、使用比喻、吸引读者。他们会关注长短句带给读者的不同感受,会重视分句顺序所体现的不同画面,甚至会注意词语发音的流畅度。

    好的写作者会杂乱地阅读。在他们的眼里,每一本书都有精彩之处。对作品进行分析,并与其他作者进行探讨是他们最常做的事情。从他人的作品中不断学习是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坚持去做的事情,当你找到“是什么成就了经典,是什么毁了杰作”的答案时,你就进步了。

    最后,忽略一些声音。

    不得不承认,“文思阻塞”的原因不是写作能力出了问题,而是你的思想出了问题,你太在意外界那些否定的声音。“你根本没有写作的才华”、“你的坚持就是一个笑话”、“你以为谁都可以写作吗?”……

    想要彻底摆脱这些声音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永远不会停止。生活中总那些自己不想努力,却又怕自己离优秀太遥远的人。这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就想方设法把身边的人都变成和他一样的人,这样他才不用承受对比的落差。

    面对这些声音,你只有两个选择:

    1. 任其摆布,停止写作,痛恨自己。

    2. 写自己的东西。对这些声音说:“你说的都对,但我还是会继续写。”

    《故事处方》的作者说:“如果迷失了作者的身份,就说明需要停下来充电了。”放弃几天并不可耻。想想当初为什么写作,读读书稍作调整,拿起笔继续写,继续改吧。相信自己,你修改后定稿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当下最好的。

    生活在继续,故事在延续,写作的素材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只要你愿意动笔,你就有内容可写。自己的生活经历、身边的生活主题、脑海的天马行空,每一个领域都足以让你用一生去描写。不用担心自己写得不够好,只要不断地写,不断地修改,你就会一直不断地进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事处方》告诉你:3招破解写作结症,让写作之路不再痛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jb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