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要回答好这个问题,自己心里也没有多少底儿。看了“大神”们的回答,感到受益匪浅,也很受启发,本着分享共进的精神,简单谈点自己的体会和认知。
题主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信息转化率?”个人理解您的意思就是,如何把书本上的、网络上的有用信息“装进”自己的脑袋中,并且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将您的问题分解为两个分支问题,如何把有用的信息“装进去”和“拿出来”。
首先,我们试析第一个分支问题:如何将有用的信息“装进”自己的脑袋里。
毫无疑问,无论是书本上还是网络上的信息,都是知识原发现者经过学习、思考、实践、总结出来的,你觉得他们写的很好,很有用,想白白据为己有?拿来就能用?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儿!知识原发现者的知识和经验,是他们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努力才获得的,你想空手套白狼,当然没那么容易了。(其实,这是很公平的哈。)因此,你也要付出一定的辛苦和努力才行,只是不需要像知识原发现者那般费周折和辛苦罢了。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最早提出,我们是通过“适应”(或译为“顺应”)的过程来学习和认知的。当你注意到某件新事物,调整自己的思路,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最后才取得了进步。也就是说,当你看到书本上的、网络上的有用信息,就会和自己已有的思路(或者是已有的知识体系、思维体系、思想观点、认知方式等等)进行联系对接,对已有的思路(或者是已有的知识体系、思维体系、思想观点、认知方式等等)进行或修正,或完善,或补充等操作,在下次碰到同样适用情况的时候,你就有可能会采用新学到的知识来思考解决问题了。
学习的过程就是这么简单,可以囊括所有的类型。但就是这么个简单过程却衍生出来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虽样式千差万别,但本质上却都是为了达到上述过程。因此,当你了解了学习的本质过程,面对“大神”们各种各样的答案,面对市面上种类繁多的“读书方法”“笔记之术”······也就知道该如何取舍了(这也是“元知识”和“底层知识”的巨大作用,您看到了吗?)。
基于上述理论背景,回到我们的问题当中来。回答“如何将有用的信息“装进”自己的脑袋里”这个问题,也是基于上述理论原则的。面对有用的信息,无论您是做读书笔记也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也好、讲给不懂的人来听也好,都是为了和自己已知的信息体系建立联系,都是在用已知的知识来消化、理解和吸收未知的新知识,而且这种联系建立得越多、越深,就越能高效率地将新知识转化过来,输入并存储到大脑里。至于,具体的操作方法,各路“大神”已经介绍很多了,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神奇之术,就不献丑了。
下面,我们试析第二个分支问题:如何在需要的时候把所学知识“拿出来”,思考解决问题。其实,也就是“学以致用”的问题。但“说起来”容易,“理解起来”也容易,唯独关键的“做到”就不容易了。
解决第一分支问题,只是完成了“新知识替代旧知识”的过程,要达到“该用的时候就能用起来”的目的,还有一个路程要走。
“新知识替代了旧知识”,但是“旧知识”并没有就此消失得无影无踪。无论养成一个新习惯需要30天,还是90天,100天,都说明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是带有很强惯性的,不是轻易而举就能改变的。所以,对新知识要达到“该用的时候就能用起来”的目的,一方面需要准确识别何时为改用的时候,另一方面需要熟练新知识使用技能。较为可行的方法就是:创造条件,集中时间刻意练习,形成新的思维习惯或是行为习惯并且稳定下来,成为新的自然反应。
恭喜您,到此为止,您就完成了信息的转化全过程了。
(唉!看在码字好累的份上,举手之劳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