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意给孩子们读了两个绘本故事,让孩子感受童话故事两种不同的结构。
《好饿的小蛇》是一篇好玩儿故事,典型的反复性结构。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读着,边读边猜,正好巩固才学过的“预测”策略。
他们再回顾自己读过的反复性结构的故事如:刚刚学过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很好》以前学过的《小蝌蚪找妈妈》《七色花》……
我请他们总结自己的发现:反复性结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孩子们总结得很精辟:可能时间会变,可能地点会变,可能环境会变,可能遇到的(帮助的)对象会变,可能事情的结果会变;主人公一般不会变,段落结构一般不会变,反复的句子一般不会变。最后用三条平行的带箭头的线表示这种结构。
孩子们还总结出了这个童话故事有趣的原因,不仅用上了拟人的方式,更因为很多地方很夸张,画面感特别强。
第二个绘本是《要是你给老鼠一块饼干》,也是一个特别好玩儿的童话故事。中途让孩子们预测了三次,他们的“预测”策略技术更娴熟了。不止是根据生活实际进行预测,还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以及自身体验进行预测,想象更大胆、更丰富。
读完后梳理结构,他们马上发现这个故事的结尾又回到了开头,可以循环着一直讲下去。类似于“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的结构,只不过从开头又回到开头,中间的过程很曲折,内容吸引人。我们用了一个圆环来表示这样的循环结构。
我们又回忆了《一块奶酪》的故事,按照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画了一幅斜线图。
渗透了童话的结构后,进入本单元习作——编写童话。
今日重点训练审题。一句一句地读要求,用序号标记出要求。
前期课文学习中感受童话故事里有主角,有背景(时间地点环境)有情节,海渗透情节曲线,感受故事的“一波三折”。
又做了一个“想象力大比拼”游戏,让他们根据“风、马、牛”三个词语编故事,最后投票选出了现场编童话的冠军。我还送出去了一份神秘礼物给冠军,不准冠军告诉其他人是什么礼物,逗得孩子们心痒痒,天天叫着要再玩几次这个游戏。哈哈,想编故事,我偏不让!
憋了几天,小朋友快憋坏了。昨日布置了一个小练笔,并没有要求交上来,一帮孩子主动来找我分享编的故事。看来可以行动了。
今日现场训练孩子们选词编故事。孩子们憋了几天的想象力,终于找到了出口,欢天喜地地要分享。恰逢下课,说不了。怎么办?写啊,赶紧写下来,下一周来一个童话故事分享会。
孩子们本来就想象力丰富,最近学童话,读童话,说童话,再来写童话,也算是水到渠成。
为了这个单元的习作,脑子里随时都在高速运转,做梦都在和孩子们一起写童话,真的是各种“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