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特稿:选择,以青春的名义

特稿:选择,以青春的名义

作者: 南航徐川 | 来源:发表于2018-06-17 12:23 被阅读0次

    九十九年前的今天,一场运动席卷全国,一声口号响彻神州。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这,就是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指明了无数青年人苦苦挣扎的出口,惊醒了千万中国人浑浑噩噩的梦魇;实现了全国各阶层在爱国主义大旗下的第一次大团结,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可以说,没有五四的启蒙,中国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年;没有五四的洗礼,可能也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风靡;没有五四的中国,很难想见何时会迎来民族解放和繁荣富强。

    而这些伟大的成就的推动者,就是那年的那些青年。

    从游行的队伍中,从激昂的情绪里,镜头切近,我们来认识一个青年。

    他叫施滉。出生于1900年,云南洱源人。

    1917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北平清华学校的考试,也就是今天的清华大学。

    接下来,就是要去北京面试,当时中国风雨飘摇,民不聊生,就算是在自己的国土上,想从云南去北京也要冒着莫大的风险。

    是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还是在老家过安稳的日子?

    施滉和父亲拿着借来的路费,从昆明出发,借道越南,再转往天津,几经辗转才到达北京,凭借面试的突出表现,顺利成为一名清华学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施滉投身洪流,举着拳头,扯着嗓子,流着热泪,怀着激昂。

    1924年初,在赴美国留学深造之前,施滉特意和同学一行赶往广州,拜见仰慕已久的革命领袖李大钊和孙中山先生,两位先生说:“中国最初送出到美国的学生,大半都变成美国人,回到国来看到种种腐败的情形,不是想法子改良,反而张口闭口的you Chinese没有希望了,we American怎样怎样,像这种的亡国奴要他何用,你们切要小心。”

    汽笛鸣起,海风劲吹,“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当年,正值青春的刘步蟾去站在船头这样说的,而施滉在赶赴美国求学的船头上,想必也是这样想的。

    因为,他正是这样做的。

    1926年,施滉获得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士学位,1927年在美国与留美学生罗静宜喜结连理,1928年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的硕士学位。

    美好的人生即将开始,安逸的生活在向他招手,一面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一面是积贫积弱,风雨如晦的故乡中国,如何选择?

    或者,还需要选择么?

    施滉的选择很坚定,返回中国,参加到艰苦而危险的革命斗争当中。

    1931年6月,施滉在香港被捕,同时被捕的蔡和森被敌人杀害,他在组织的营救下出狱。他在和妻子回忆狱中斗争的时候诙谐地说到;“你若被捕,打你,你不理他,他自然没有办法。”

    在严刑拷打之下的选择是“不理他”,区区三个字,“或云言者痴,谁解其中味!”

    出狱后,施滉被派往北方工作,历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部长和省委书记。有一次,施滉和父亲在北平见了面,父亲担心他的个人安危,就劝他说,你还是回家乡吧,谋个职务不是很好么?施滉回答说,我回家乡工作,只是对二老有好处,而我在外面工作,将对全国人民有好处啊。

    1933年冬,由于叛徒的出卖,施滉被捕。

    1934年年初,在雨花台英勇就义。

    一个人的选择,诠释生命的意义。

    一群人的选择,决定国家的命运。

    从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在雨花台,有成千累万的烈士长眠于此,最小的只有16岁,他们都是和施滉一样,坚定地在心中刻下了国家和人民。

    在雨花台,还有这样一位年轻姑娘,她叫郭纲琳。

    郭纲琳,出身于江苏省句容的一个大家族,她被捕后,家人为了维护家族声望,千方百计设法营救,只要在国民党准备好的“悔过书”上签个字,就可以释放出狱,可是每次,她都选择了忠于自己的信仰。

    有一次,她的父亲请当时的国大代表、国民党中央民训部视察专员巫兰溪来劝郭纲琳“悔过”。巫兰溪对郭纲琳说:“你父亲托我来看你,现在不少人都悔过了,出来了,你就出来算了。你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自行断送,又有谁能记得你呢?”

    郭纲琳答道: “革命者的青春是美好的,我早已将她献给了伟大的祖国。为了追求我的最崇高理想,我可以献出生命、青春和一切,我并不希望人们记起我、说起我,我只希望他们朝着自由幸福的道路上前进,朝着祖国独立的道路上前进!你们是不可能理解我的心情的,人民却会理解我今天斗争的意义。”

    “我并不希望人们记起我、说起我”,可是,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也无法忘记。

    我们的生命当中需要有一些坚实的东西,这就是信仰,这样我们才能在每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我们才不会彷徨和迷茫,不会忘记了自己的方向,不会陷入碌碌无为的困窘当中。

    今年,是2018年,那些在2000年呱呱坠地的“千禧”宝宝们便已经长成了意气风发的大姑娘、小伙子。

    今年,你们十八岁了。

    《武林外传》里说:十八岁就是意味着,以后再敢胡来,就不光是挨顿打的事了。

    你们一直渴望着的长大,忽然就来临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今年,00后们将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将大量的离开中学,进入社会,有的考入大学,有的参军入伍,有的上班赚钱,有的下海经商,还有的可能纹着小猪佩奇,变成一个社会人。

    是的,今年,你们十八岁了。

    可是,虽然法律认可了你,社会却未必认可你,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人”,你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这条路很崎岖坎坷,有苦辣酸甜,你们会沮丧,会迷茫,会让你独自一个人在厕所哭的昏天黑地,会让你想这辈子都不要再爬起来,会让你觉得所有人都在和你作对,会让你觉得整个世界都没有意义。

    面对诸多困难或者诱惑,你该如何选择?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83年前的青年人,已经给我们做出了选择的标准。

    100年前的青年人,已经给我们做出了选择的榜样。

    正是因为他们的选择和坚持,今天的我们过得似乎还不错:

    我们在国内旅行时,已经不用再借道海外;我们在国际风云变化时,还能够安静的读书;山河破碎,颠沛流离似乎只存在历史书里;我们每个人都对着自己未来的生活都有着越来越好的希望。

    岁月虽然静好,世界仍不太平。

    我国的周边环境仍然变幻莫测,和平崛起的步伐也并非一路坦途。所幸的是,今天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我们的实力更加强大,面对芯片的纷扰,我们更多想的是,好吧,那我们就自己做吧;面对制裁的压力,我们想的是,来吧,我们不怕。

    这自信源自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正确选择,是那些年轻的时候就立下了远大志向的青年,把歼20送上了天,把蛟龙送下了海,把高铁铺遍了大江南北,把我们的生活变成了现在的模样。但是,为了和平美好的家乡永远不被燃起战火,为了每一片中国的土地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滋养,为了子孙后代在世界民族之林能够阔步前行,我们前面的道路依然漫长。

    所以,我们需要如何选择呢,青年人?

    还是用航空航天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作为结束吧: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

    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青年你好,节日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特稿:选择,以青春的名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kw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