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完这本绘本《最后的告别》
沉淀一会内心的翻涌和夺眶而出的眼泪。觉得,和这本书有一点缘分。
本来昨天去书城只是想给孩子买几本绘本,结果这本书也在绘本书架上,因为书被塑封起来了,看不到里面的内容,出于一种好奇“一本绘本怎么可以这么厚?到底写了什么,能画出什么?”买了这本书。今天安安静静的,认认真真的,读完了它。
还是第一次读这么厚的绘本故事,也是第一次读成人绘本故事。昨天晚上给孩子读了几页,他很喜欢这本书,更喜欢我给她读。只读了六七页,孩子已经情绪不高了。她说:妈妈,我们还是换一本书吧。
作者是一名作家,同时也是插画家。在丈夫的鼓励下终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从此走上了文学艺术之路。丈夫是大学教授,家里有三个男孩,丈夫温厚敦良,孩子善良可爱,完美的一个大家庭和谐的生活在一起,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理所当然。然而,厄运来临的时候,如同雪崩天崩地裂势不可挡。从一年前的八月丈夫确诊渐冻症到一年后丈夫去世,作者记录了丈夫生病到去世的全过程,记录了自己的被撕裂和丈夫的被吞噬。然而,这期间,并不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当得知自己为时不久后,会珍惜与家人的时光。反而,丈夫病情迅速加剧,心理承受能力根本无法承认自己的改变和日渐的“无力感”,病魔把丈夫从笔者身边夺走,同时,也让笔者坠入了无底的深渊。
而家里的三个孩子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和恐慌当中。甚至,对生活没有期待。
阅读这本书只用了小半天的时间,却把我又拉回到去年八月,我的老公被确诊癌症的时候,我一个人在手术室门口等待的焦灼无力欲哭无泪,看到老公背后斑斑血迹后的慌乱不知所措,心里暗暗发誓我能照顾好老公的时候。手术很成功,摘除了甲状腺,因为癌细胞扩散到了一部分淋巴,所以,周边的淋巴也要清扫。在这之前,我只是万兴华的老婆,现在这之后,我们还应该是共同的战友。面对情绪的波动,易怒暴躁的老公,我觉得,我也很委屈。我也需要发泄的出口,我的老公被夺走了,他变得让我不认识,让我害怕,拒我于千里之外。时间,还是时间,一段时间的调整,我终于还是改变了自己,不能总照顾他是病人,同时,也不能总在他面前发脾气,有的时候也要让他知道他是被需要的。不管是家庭还是单位,人都需要一种被需要的感觉。那么,从前的那个大条,粗线条的我又回来了。我需要他的细致来包围我,需要他的唠叨来安慰我。
《最后的告别》书中的丈夫最终还是离开了,当我还习惯性翻看下一页的时候,眼前看到的是满眼的灰色,是的灰色。介于黑白之间的灰。我想,灰色是对丈夫不在这件事的一种尊重和客观承认,而也是另一种对生活的寄托和希望。毕竟,灰里有白色,而白色是带着光明和明亮的。这样想来,让我更能理智的面对。抱歉,笔者温柔的笔触、诚实勇敢的语言、简洁深刻的画风让人不自觉的就有了代入感。
笔者说:丈夫虽然不在了,但却是另一种形式的陪伴。丈夫从来不会让不好意思或自负这种愚蠢的想法耽误体验新事物的机会。于是,丈夫的精神一直在支撑指引写笔者不断的去尝试,去创新,并且鼓励自己的三个孩子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之后,就有了眼前的这本《最后的告别》
以笔者自己的话总结:
我们总以为,还会有下一次,却在浑然不觉中,经历了最后一次。
就像木棉花的花语:珍惜眼前人。爱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