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杂文汇编
历史上《商君书》被列为禁书,但因何秦制却有三个大招历代流传?

历史上《商君书》被列为禁书,但因何秦制却有三个大招历代流传?

作者: 小小IT流 | 来源:发表于2023-10-26 10:25 被阅读0次

    商鞅是法家的大佬,出圈事迹是商鞅变法,知道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本奇书叫《商君书》,号称封建王朝第一禁书,但它这个禁,不是说所有人都禁,而是只禁老百姓,对于帝王则是五星力荐,号称帝王术第一书,乃皇室不传之秘。

    商君书到底讲了啥带来一片骂声?

    不管怎么说,秦当时用了商鞅的政策,的确制霸七大诸侯,一扫六合,所以说硬说商君书和法家思想的话好像为时过早;后世之所以对商鞅和他这本书意见这么大,是因为它里面有一个非常拉仇恨的东西叫驭民六术:

    1. 愚民:统一思想

    2. 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3. 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暇顾及他事

    4. 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

    5. 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人穷志短

    6. 虐民:以善治民,则民亲亲;以奸治民,则民亲制

    愚民:文化变成上层专利

    愚民的手段是文化封锁和禁锢,让百姓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机,啥想法也没有,麻木不仁,唯一的生存意义就是做牛马。历史各代君王都倾向于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 ,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故农、战是商鞅变法中最主要的内容,“圣人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而这必须要靠无数的牛马才能完成。

    愚民这一招用了多久呢?以清朝为例,光看识字率这个最简单指标,虽然到现在也并没有权威而准确的说法,但参考各种资料后认为,清朝识字率平均在20-30%之间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意味着,愚民这一招跨越了整个封建王朝。

    弱民:剪其羽翼,断其枝叶,缚其手足,于我奈何

    《商君书》言“民强国弱,民弱国强。治国之道,首在弱民。”又言:“政做民之所恶,民弱;政做民之所乐,民强”。弱民关键是百姓不能拥有武器和抱团,所以,秦统一六国后,收天下之兵至咸阳,造了十二个十几米的小金人,民间抱团性质的团体一律散伙,即使是兄弟几个不分家都算。

    这一招在封建时期其实有个指标可以大致观察一下,那就是禁武令,这个东西比比皆是,秦始皇就不说了,后面宋朝、元朝、清朝均出现过禁武令,他们怕的是什么?自然是民强。

    这一手帝王最爱了,不管哪个年头,干点事都得花钱,那么,把所有财富都拿到我这里就好。因此,商君书认为应使人民‘’家无积粟‘’,否则就会“家有余食,则逸于岁”。这就是,一堆官吏堵着门口要税赋的原因所在,保持你饿不死就行,还要欠我钱让你不停的干活。

    清朝的的时候,清廷计算过,老百姓一年平均的开销大概是三十六两白银,于是呢为了经济稳定,就让你挣33两,这样的话你每年都会拼了命的干活,可一年到头来还欠官府3两白银,年复一年的干,越欠越多,让你没有时间想其他的东西,这就是清朝著名的33两白银理论。厉害吧,又是头尾相连的大满贯。

    疲民:是驴子就要蒙上眼睛拉磨

    商鞅规定,百姓耕作时,眼睛不能乱看,耳朵不能乱听,嘴巴不能乱说,要一门心思的埋头干活。这有点像驴子拉磨,为了让驴提高效率,就会用黑布遮住驴的眼睛,用东西塞住它的耳朵,稍微一停就上鞭子。

    但凡徭役重的朝代就是典型的疲民政策,不管你是处于什么目的。清朝33两白银里的3两银子是干什么的?其实就是鞭子,欠我的当然可以鞭你了,百姓辛辛苦苦的劳作,忙了个寂寞!

    辱民:你周边都是找你茬的人,只有我值得信赖

    考古出土的秦简中,老百姓家养的牛瘦了几斤,就是犯罪,就要受刑,也就是人的地位还不如牛。即所谓商君书里的辱民策,理论依据是“民辱,则尊官”,另外,商君书还鼓励民众相互举报,使民众终日活在恐惧之中,从而更加依赖官吏,对周边的人都不信任。

    这招的流传度我们看一下,牛瘦了几斤就治罪是有点夸张了,但举报揭发,匿罪连坐就又是帝王工具箱最顺手的利器了。史上曹操就挺典型,传说他设有校事的的官员,放任他们四处害人,于是后面有《讨曹檄文》说: 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僚钳口,道路以目”。到了清朝,仍然有揭发连坐,诛九族的例子,文字狱就更不用说了,闻风奏事,起因就是你昨天白了我一眼云云。

    虐民: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感激施害人的变态心理

    《商君书》言:“以善治民,则民亲亲;以奸治民,则民亲制。” 什么意思,选择管理不要找那些面相好,好说话的仁慈善吏,而是找那些凶狠奸邪之辈,处于什么目的的?用前者,老百姓就和自己的亲戚朋友走的近,对制度就忽视了;用后者,百姓就会严格的按照制度办事,毕竟身边有个像土匪一样的人在盯着。历朝历代,酷吏不少吧?不是上面不知道他是酷吏,但他相信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驭民六法之下,平头老百姓的定位就成了:盛世之牛马,乱世之炮灰, 安平榨其身,战时用其命怎么样?黑暗吧,堪称黑暗至极,所以后世骂商鞅的很多,风评极差,甚至觉着把他车裂了也不解气,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很显然,驭民六法可以杜绝民众暴乱,稳定社会阶层的固化结构;但代价就是削弱民众意志,导致他们的奴性大大的增加,无论对抗入侵了,因此,这是一个无比保守反动的政策,被剥削到极限的人民群众断然不会有创新思维,民智基本归零。总体上像一种短期效果惊人,长期致死的药,秦朝二世而亡,就是佐证。

    后续封建王朝,对这种制度进行了裁剪,基本上走的是“外儒内法,济之以老”的思路,表面上披上儒家的外衣,其本质依然是法家思想,让人们当一些不开化的人,这也就导致中国千百年来最不缺的就是奴性和麻木不仁。

    所以清朝时期,面对麻木的国民,梁启超说:中国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中国唯一领先世界的,是法家的防民之术。 法家是民主、法治、宪政的头号死敌。法家思想不灭,中华民族不兴!

    秦制传世最广的三个大招

    从秦朝到清朝,有很多统治逻辑是相通的,学者们管它叫秦制延续。秦制的核心是什么?法家思想和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里面差不多有这么三个大招,是从商君书所代表的法家思想和秦制设计传承而来,历久不衰。

    思想大一统

    官僚系统

    散沙化民众

    1 思想大一统

    其实这个没什么好解释的,思想大一统,就是“壹民”,让老百姓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思想都不统一,一会张大叔说的好,一会王二伯说的妙,你拜他,我拜她,肯定不行,必须让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不过商鞅做的绝是因为他搞二元对立,先是一群人反对他变法,他就把这些人抓起来砍了;后来有一群人开始赞扬变法,然后他把这群人抓起来也砍了。啥意思?就是我变法就变法,你们别反对,也别赞扬,总之就是别讨论:不讨论,大家也就不会辩来辩去深入思考了,这样政策才更好实行下去。闹了半天,他的大一统思想是“闲人莫议政”。

    2 官僚系统

    为什么讲这个,帝王管全天下这一趴事肯定管不了,那怎么办呢?找自己信赖的亲戚、哥们、小弟来搭理呗!小弟不会咋整?找专业人才来呗,于是,随着这个需求的产生,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内阁六部制等官僚系统诞生了。

    官僚系统的作用是什么?三点,一是给皇帝办事,当然涉及了皇权和相权的PK,中央和地方的PK,关于这点,大家可以看看之前的拙作《国人必须知道的贯穿中国官位制的两根主线》。

    二是呢,建立权力框架,实现世阀大家的权、利博弈,给皇帝出力的,怎么也得搏个一官半职,皇帝缺钱了,放几个缺就好。再者皇帝也不能让一大堆聪明人盯着自己,终归要构建几拨人,建立竞争机制,矛盾发下去让聪明人自己消化,能者上,庸者下,事办了,人也收拾好了。

    三是剪除民间的智囊,什么意思?民众像沙子一样,有思想的民众,像刘邦这样的,就像水泥,必须通过这套系统把刘邦这样的拉进官僚体系,民众才会重新变成散沙。

    3 散沙化民众

    在历朝历代中,民众分为两部分,一统化思想成功的和一统化失败的,这个通过官僚体系自然就能分辨出来,对于失败的,能用的,给个一官半职当当,不能用的,直接砍了,免除后患。

    因此,官僚集团给民众中的能者留了一个口子,让“天下士子尽入彀中”,好处呢,能人可以打破阶级壁垒,改变命运,坏处呢?破坏了无限可能,无形中永远把普通民众留在了底层当沙土。但与此同时,一个皇帝为顶、官僚为中、民众为底的金字塔结构就此形成,封建王朝历朝历代,都是这么个结构。

    结束语

    历史上的一些事看着挺复杂的,但后面说来说去就简单了,觉着黑暗就是咱们的政治觉悟还不够,没有认清帝王的套路和一些经营智慧。最后再说一点,商君书据考不一定是商鞅所著,但作者是谁目前也不可考,但它记载的法家思想则和商鞅的理念是一致的,大家有空的时候不妨翻出来看看,这剂猛药怎么就能让秦孝公吃下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上《商君书》被列为禁书,但因何秦制却有三个大招历代流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my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