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早的时间安排表:
5:01闹钟响
5:15伺候我家大老爷早膳出门,做起床操(从脚后跟撸至头顶百百会穴)50次,早餐,炒俩素菜+水煮鸡蛋,打包午饭
7:56出门采购(骑行来回需35分)
9:28午饭,洗刷后更衣去工地
丫丫的,假如没有突击查锅大队,之前的安排表是伺候老爷出门后补觉至7点左右,8:30开煮最迟9:40开吃最迟10:20出门,悠哉游哉。穿着特意为采茶而备的冲锋衣,丝丝细雨被风吹打在脸上刺麻,俩脚直蹬小宝马:感谢天感谢地,多亏这些“凶神恶煞”的人儿,逼着我不能睡懒觉,不能刷手机,把原下午的采购调到早上,以便有较大时间弹性安排写稿、编织、敷面膜等琐事。唉,怪不得网络笑话说“挤一挤,就有了”。
做姑娘时和嫁人后,在南宁,清晨5点,应该是躺着的。在大湖摊老家,村里人早就活络起来:捕鱼归来、到河边洗衣服、到农田伺弄,坐在家门口吃饭聊天(备注:这边人天天、顿顿都吃米饭)。
刚开始随有文各地方转,我头晕不已搞不清哪是哪,现在适应了。某天恍然大悟:通过乘坐交通工具,我穿梭于不同地域,就会有不同的时间表,例如菜市场、学校、电影院、地铁站、农村等等,各有各的周期,有淡季有旺季。我还是我,配合周遭环境,我又不是我。采茶时的我与工地上的我,着装打扮、道具、身体使用方式、所见所闻,统统都不一样。但我还是我,来自南宁、我的父亲母亲的女儿、现在嫁到安徽有文家里的人儿。
头两年回娘家时我试图照旧“早睡早起”,结果白费力气,拗不过强大的客观因素(哥嫂6点下班塞车回家近7点再吃个晚饭聊会天,怎么可能“早睡”),强撑眼皮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唉。
老天爷好厉害,靠“时间”摆平万物。不是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嘛,对咯,沉湎于忙碌之中无暇抬头,不小心同学聚会,才惊觉:时间到哪儿去了?怎么会变成这样?!说好的班花班草呢?
想知道自己的时间去哪儿了吗?参加林世儒老师的喝水微练习吧。在司空见惯的持杯开盖仰脖吞咽放杯(还可以更细致,我不写)过程中,自己都干了啥。
当你学会“看到”自己喝水,由点及面,或许能逐渐看到你想看到的更多的东西,但前提是,要持续下功夫。
好玩吧,来试试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