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与书评
当我们在谈吃的时候,我们究竟是在吃什么

当我们在谈吃的时候,我们究竟是在吃什么

作者: Palomino | 来源:发表于2017-06-14 19:40 被阅读0次

    盛夏几日,都在北京晃荡。从南方城市到的北方城市,从一下火车就深刻感受到了太多的异同。火车不知途经何地,眼前出现大片大片的麦田,煞是扎眼,昏黄的一片。据说到了收割的季节,这样的麦田都会变成金黄色。北方的朋友们要请我吃饭,无一例外都犯了难。无他。南北饮食习惯体系相差巨大。食物是客观且可以测量的,然而,对于味道的感应每个人都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看法。像我这种自小单一饮食脾性的人,对于许多食材,无可抑止地排斥抗拒。多年不见的朋友邀约我去品尝京城赫赫有名地"炸酱面",早听闻"炸酱面"这一响当当的菜肴,然而,一进馆子,全身的感官都在提示我,以我本身淡然无味的饮食体系而言,我未必习惯这样的菜肴,落座,首先瞧见的是桌面篮子里摆放的蒜瓣,再一瞧,邻桌落座首先把手伸向了蒜瓣,轻巧一剥,直接放入口中,呼啦啦地一碗巨量的炸酱面,口腹之欲得到满足。我在旁看得眼泪都流了下来,蒜瓣熏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就是,口味总是地域性与个人化的。江南喜甜,北方爱咸,沿海地区天然喜欢不可多得的鲜,云贵川地区就好那一口火热热的辣。从地球生命的第一口,到而今渐渐演变而来的种种异同,人家说,两人谈恋爱也得吃得到一块去,这也不是没有道理和科学依据。吃与喝也和性一样,是强大且令人不安的表现亲密感的方式,在味道面前,都会表现出身为动物的野性,这是一种基于生存的渴求。在北京几日,也是为了生存的本能诉求,品尝了不少甜点。这一点,倒是出乎意料。最近陪伴在旅途中的一本书籍,赢得普利策奖的约翰麦奎德的新作《品尝的科学》让我眼前一亮又颇为震惊,眼前一亮在于,没有哪一本关于味道感官领域剖析得那么透彻,震惊在于居然写得很有趣,这种趣味性在于不仅仅揭露了许多最新得饮食科学研究,还是结合了科学论据、古代神话、哲学与文学讲述了关于"品尝"的各种故事。你会知晓,古希腊人认为味觉是最下等、最不雅的感官,他们认为味觉起作用时引发的诱惑会蒙蔽心智,而更多知晓,柏拉图在他的著作《会饮篇》里,宾客齐聚宴会,却为了保持头脑清醒来讨论爱的本质,而谢绝用餐和饮酒。他决然不会想到几个世纪以后的我们,是要用餐和饮酒,才能讨论爱的本质。

    没有饮食,何来男女。

    康德这种怀疑论在18世纪就表示,味道太有特殊性而不值得研究。真希望这老爷子是生活在21世纪的大天朝,估计会不再继续研究哲学,穷尽一生研究太具有特殊性的味道领域。《品尝的科学》当中详尽描述从古至今最关键的五顿饭。地球生命的第一口饭,在寒武纪之后,三叶虫存在的时代到心智,觅食、捕猎和进食等行为,推动了生命不断地自我发展,最终在我们人类地大脑与文化成就上达到巅峰,最为讽刺得是,就是世界上开始出现杀戮,并伴随着难以言语地痛苦,但这也发展出智能和知觉,最终产生了人类的意识。味觉,远比我们想象中的重要。接下来的四顿饭:法式杂碎、蚂蚁舒芙蕾、水果沙拉、烤鱼佐橄榄、炖羚羊肉。听着美美的名字,你以为会是什么大餐,作者不见得那么好意描述大餐,而是从进化论角度描述了人类是如何一点一点完善器官,人类进食的每一口,都是基因进化的一大步。当然,如果你知道,人类的嗅觉与记忆之间的深层连接,是从在腐肉中觅食开始的,千万别吓一跳。

    口味带有强烈的地域性与个人化。但是,味道就不尽然了。每个人对于口味的偏好也是趋于流动且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作者详尽地探讨了味道中的"苦味基因"、"甜蜜诱惑"、"寻找天下第一辣"。每一项味道背后都有强大的文化支撑,人类食物的进程更多时候被政治与经济挟裹着,改变着。在消费主义的狂潮下,越来越多的垃圾食品进入到我们到日常,填充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间隙,食品公司之间以刺激消费者的味蕾为目标展开了竞争,研究关于味道的生物学,利用基因学和认知学上的新发现,来操纵消费者的感知和欲望。我们进入了这样的一个时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们在谈吃的时候,我们究竟是在吃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se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