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中,最热闹的当然是闹市区,然而最有底蕴的地方莫过于当地的博物馆。
何时有文明,有何辉煌,又有什么历史名人,当看到那种种器物时,停留在文字上只言片语的介绍鲜活起来,穿越时空,如在眼前。
比如烟台博物馆,从白石村的贝丘开始,到近代开埠以来的发展,每次去都颇有收获,再加上家具展览、钱币展览、墨盒展览、瓷器等,让人大开眼界。
上个周末带孩子去福山参观王懿荣纪念馆。王懿荣纪念馆与福山博物馆合二为一。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知道福山曾有如此辉煌的历史,一是人类文明活动的时间比较早,二是明清时期的福山在科举和赋税方面有骄人的记录。科举进士,清代七十余人,赋税在山东沿海地区占到百分之三十以上;三是胶东地区作为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懿荣作为甲骨文之父,在甲骨文研究界大名鼎鼎,如果不是他的金石底蕴,不知道还有多少片甲骨化为汤药进入国人腹内,后来的甲骨文研究是否能在古文字学、商代帝王考证并确立、商代社会研究等方面有所建树。
再看文化名人的出现,家族的世代积累还是很重要,连续七八代人都有著作,中进士。虽然不是一甲,但能得在二甲和三甲中也是很多人无限神往的。蒲松龄连中举人都考了三十年,这其中的辛酸,心理的起伏波动,狂涛巨澜,非亲身经历,很难体会个中滋味。
游览之时,馆内人甚少,游客稀疏,只有工作人员十余人。虽已入春,北风颇寒,暖气尚无,清冷逼人,有心一一观览而觉膝盖隐隐作痛,从而作罢,改日再来,一一细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