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故乡:第一章:故乡的特产

故乡:第一章:故乡的特产

作者: 林智宏 | 来源:发表于2020-07-16 10:34 被阅读0次

         

    第一章:故乡的特产     

         

            自二十多岁离开家乡那片黄土地,虽然长时间的生活在喧嚣的小城里,但是每次回乡访亲探友,或是参加红白喜事,我会努力的寻找着儿时痕迹,追念着当年的记忆。有人说:如果一条河流伴随了一个人的成长,那么这条河流的水声就会陪伴这个人的一生。我的故乡虽然没有河流的水声,但那温馨的乡土气息和纯朴的风情,同样铭刻在我的脑海之中。

                    故乡的特产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我的家乡无山缺水,就是那么大片一望无际的贫瘠的黄土地。老祖先也懂得因地制宜这个道理,于是种植花生和栽植柿子树是我们村的传统特产。因为沙地种花生一是土壤不粘不结块,有利于花生根系发达;二是沙地的花生皮白漂亮,能卖个好价钱。栽植柿子树的原因是它特别的耐旱,根系很深,一年不下雨照样郁郁葱葱,挂满着果实。

          我就从七八岁的时候说起吧!那年的秋末,生产队的花生出了之后,队上把花生地按户划分下去,让社员们刨土“拾”遗留在土里的花生。于是,那花生地被社员们用耙子,反反复复地刨得比耕过的土地还要虚。然而,就是这被深刨的两尺有余的花生地,还是让慕名而来的外乡人很是青睐的。我记得那次天下着蒙蒙细雨,乡亲们披着化肥袋子,戴着草帽在前面刨土拾花生。那三三两两结队而来的外乡的妇女们,在身后已经刨过的地里,又仔细地抡着五齿耙子吃力的刨着第二遍、第三遍。但是大多的时候则是耙子抡的腰酸背痛,也刨不出一颗落花生来。她们只好换个地方继续去刨。这些来自几十里外的大婶大嫂们,刨上一大晌,能拾一半碗花生都高兴的不得了。我们七八岁的孩子们,也去地里混热闹。我记得那次我跟两个小伙伴在花生地中间的一棵柿子树下一边玩耍,一边看大人们在“拾”花生。我手里抱着一个灌着凉开水的葡萄糖玻璃瓶子,瓶子里漂浮着几十颗花生米。我使劲的揺着瓶子看花生米在液体里翻滚着。一不小心瓶子盖脱开,几颗花生米被冲了出来。就在我犹豫着捡不捡那几颗花生米的时候,我一旁的一位歇息的外乡大婶就伸过手来,把地上的几颗花生米捡走了。同时,她满脸尴尬的给我表示着歉意。看着她的表情,我动了隐恻之心,就把自己口袋里的,从生产队花生秸子上揪来到一小把花生掏给了她。她千恩万谢的一边接了过来,一边说着感激的话。

          不论是在农业合作社的时候,还是土地下放后,花生作为故乡的特产,乡亲们都引以自豪。在农业合作社时期,生产队每年都两次给国家缴纳应交的摊派项目。一次是麦收之后交公粮,一次是秋收之后交棉花。为了能让公粮和棉花验上好等级。生产队就会在之前用大鏊把花生炒的脆生生,黄亮亮的,然后悄悄地送给粮站负责人或是棉花收购站的站长。其实,生产队每年的花生面积并不多,因为上面强调以粮为纲,种植多了就是资本主义尾巴。生产队每年种上几十亩,就是为了应付各个方面打点的需要。人们戏谑的说,咱们村的花生就是“敲门砖”呢!虽然那时候社会风气还很正,但是这些小恩小惠,基层干部免不了还是要接受一点的。土地下放之后,农民们有了自主权,从过去的生产队和自留地种一点花生,迅速发展成大面积的种植。直到后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禾鼠越来越多,种植的花生尚未收获就被禾鼠掏空,故乡的花生面积才不得不减少,后来就发展成果树了。

          柿子树,是故乡千年不倒的经济林。“千年古槐问松柏,松柏说还有柿子我大哥”。在故乡的老一辈人之间,我自小就常听爷辈们说着这句话。离我们村庄以北两公里左右,是闻名十里八乡的柿子树行,那些据说有五百年以上历史的柿子树,大约有近千棵。全村四百户人家户均两棵以上。每棵柿子树年产量都在一千斤左右。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是自古以来确定的卸柿子的日子。在合作社时期,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一大二公,归集体所有。唯独柿子树是农户自己的收入。卸柿子那天,村北地里浩浩荡荡,人欢马叫,男女老少倾巢出动,不到一天时间,红彤彤的柿子树就剩下光杆司令了。柿子卸回来之后的当晚,农家院子里就滋滋纽紐想起了璇柿饼的璇车声。一箔箔的鲜红的柿饼晒上七八天,开始捂了起来。过了霜冻之后,柿饼就长出了雪白的柿霜。那些年,柿饼是农家人的一笔收入。家家户户过年购置年货和来年孩子们的学费,基本上靠的就是卖柿饼的钱。上世纪末,村里的老柿子树由于缺乏管理,染上了大面积的蚧壳虫,老柿子树年复一年在不断的死亡着。但是,新一茬的优良品种柿子树又正在勃然兴起。过去传统的蜜橘柿子,换成了现在的火罐柿子,人们由过去的卖柿饼转型发展为卖鲜柿子,收入很可观。岁月轮转,沧海桑田。但是柿子树仍是是村民们的一项主导产业。

          除了花生和柿子之外,故乡还有一个特产。就是西瓜和三白瓜。西瓜很多地方可以种植,但是三白瓜可不一定随地都能种。三白瓜是一种白皮白瓤白籽的西瓜,它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都非常高。解热防暑,消炎败火,利尿养肝,而且不论在饭前还是饭后,吃下去从不坏肚子。故乡的土壤由于含沙量高,且没有地表污染,种植的瓜类作物天然的含糖分高。三百瓜最初是我们村独特的品种瓜,由于它的经济效益不断的增长,土地下放后逐渐的被其它乡镇的瓜农引种走了。作为三白瓜发源地的故乡,反而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少。其原因就是三白瓜种植一遍后,留下来的土地十年左右不能重复再种。这些年叫的很响亮的万荣三白瓜,其祖宗无可非议的属于我们那一带。多少年过去了,每当三白瓜上市的时候,我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了小时候围着火炉吃三白瓜的情景。(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第一章:故乡的特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tp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