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将过,立冬也快来临,看着枯黄的树叶一片一片地从树上飘落下来,漫山遍野萧萧肃肃,伤春悲秋之情悄然而至。人生如草木,从自然中来,终将回归自然。走在草地上,脚下发出一阵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一只野兔偶尔窜出来,“嗖”的一声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打破了山野的宁静。想必兔子也在为寒冬准备食物吧,狡兔三窟,也许它们还要为自己不同的窝储存食物吧!
回想几十年前的小时候的现在,农忙已过,小孩子去村里上学,大人们开始忙着修路、修渠道、种油菜和小麦。晴天,村里的人们忙地里、忙村里安排的活(那时叫做义务工,不给钱的);阴天,女人们就忙着给一家老小做衣服、纳鞋底做鞋,偶尔一起聊聊家长里短。虽然都不很富裕,但也没欠债。农忙时,遇到老天突然下午,谁家田里稻谷还没收完,一个村里的人都忙着去帮忙抢收。这时的小孩子们也不闲着,周末帮大人干活,放学回家,书包一放,喂鸡喂猪,做饭,到田间地头帮忙,都不在话下。大家见面有说有笑,很少听说心里有想不开的,即使个别人有心结,大家也会相互劝慰,帮助其从中走出来。
没有手机、现代化的电子产品、行走在农村的童年,于我们回忆起来是快乐的,谈论起来也是津津乐道的。那时的我们学习是业余的,大人也从来不催促我们读书、学习、写作业;我们自己也不去想学习的意义,更不去想将来考什么重点中学。我们是读书、写字、做算术,完成课本练习就万事大吉了。晴天,我们就想该玩什么游戏:踢瓦还是跳绳?写大字还是捉迷藏?套知了还是逮蝈蝈?雨天,我们就去田间捉龙虾、逮小鱼;雪天,我们就去堆雪人、打雪仗、到池塘的冰上去溜冰(小时候的冰结得可厚了)……今天的我们回忆起童年,似乎有满满的幸福感。
看着萧瑟的晚秋,一丝悲凉涌上心头。什么是知识?农民真的没有知识?我觉得很多人没有深入农村,没有真正走近农民,没有真正地去了解农民。我们流传的很多谚语都出自农民之口,这是他们长期观察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践出真知,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都拼命地去学书本知识,远离了农村实践,不再参与自然,整天与书本为伍,理所当然,知识够丰富,够渊博,可真正实践起来,有多少能用得上呢?只能算纸上谈兵罢了。
我不为四季轮回而感叹,也不为秋冬来临而悲哀,我只是为每天伏案学习,差不多“头悬梁,锥刺股”的孩子们惋惜。小小的他们似乎已少年老成,敏于世故,目标单一:考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看着别人学也拼命追着学,生怕落后了……他们的快乐就是考一百分,考高分!大人的快乐就是孩子好好学习,考高分!不这样又能怎样呢?小孩子都知道:大家都这么卷着学习,自己不学习又能怎么样呢?只能相互卷呗,拼命卷呗!
呜呼哀哉,相卷相杀何时了,唯学习论何时休?这个世界是个多元的世界,种地要人才,种水果需要人才,打鱼需要要人才,干水电需要人才,修路盖房需要人才,养猪养牛也需要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千军万马为何都来卷那座独木桥呢?何况学习也是要天赋的,虽然说“勤能补拙是良策,一分辛劳一分才”,有的人的确不是读书的料呀!但老天有好生之德,此路不通,还有彼路。他可能开挖机照,也可能是养鱼高手,还可能是织染能手……总之,天无绝人之路。
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很多宝都需要我们去学习,去传承,如中医药,如古建筑,如古文化……我们是不是可以分散一些有天赋的能人去发扬光大呢?希望未来的孩子们能真正以己之长学一技之长,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繁荣做贡献,各色才华之花处处开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