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
你好!
感觉马上9月都要过去一半了,我还未来得及给你写信,让你久等了。
我也没有想到8月1号奇妙的新疆之旅回来后的生活会如此的忙碌?好像每天都在评估、走访、写报告的状态下,就连周末也在忙着加班访谈、讨论、写报告。在报告没有交出去这前,内心总是觉得不踏实,总担心自己会不会开天窗。
没想到,这不到1个月的时间,顺利的把报告如此交出去了,同时还做了评估、走访、写案例的工作,还是觉得自己蛮强大的,也更加地觉得deadline才是最好的生产力,只要做了充足的准备就需要相信团队,可以高质量的产出。
这一个多月由于评估和走访都是实地,所以都得出门,开始过上了早出晚归的生活。刚开始的时候,评估结束相对早可以早点打车回来就还有想运动的欲望,可是到了后面,我发现如果早上7点出门,晚上8点多才回来的话,我就完全不想动了,只想躺平。
好像,以前觉得每天工作那么辛苦就需要靠运动来给自己解压,运动一下自己整个状态都回来了。但是现在我想通勤如此累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坚持运动的人,毅力是真的强大。这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人。
有时候,我们总是在羡慕着别人的生活,殊不知别人也在羡慕我们的生活。总要走出去看看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也许不是为了对比,但是可以找到自我内恰的方式去更好地接受自己,知道人生可以有很多种活法而不是只有一种。
还有一个感受是有个下雨天打车,实在打不到车就和师姐叫了个顺风车,路上司机加上旁边的拼车人,由于路途比较远,大家就一塔没一塔的聊着。知道我们是学生后,就建议让我们读个博,然后认为想做研究还是得靠关系和资源。总觉得愿意排队等一个跟随导师读博的机会:“要不就是傻,排队这么多年不是浪费赚钱的机会,要么就是被到导师PUA了,还有可能是不喜欢做研究,喜欢做研究就换个导师读嘛?不需要等待。”
当时,觉得真正喜欢做一个研究方向,愿意等一个读博的机会,不是为了我要这个文凭,而是真的喜欢,难道真正的做学术研究不应该是这样吗?为什么什么事情都得先想好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再去做,如果事事都在衡量计算也许是可以过了很精明成功,但是真的快乐吗?做事情难道不应该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我怎么做去好才是关键?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就想要好处了,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有时候就在想为什么很多我们平时觉得就应该是这样的样子的正常现象却成了稀缺的异类,事情本来的面貌成了不正常,不正常的事情却成了主流,我们是不是得思考一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难道我们不应该追随自己的本心去做事情吗?
很多时候,我在想有些事情本应该是踏实去做,做好了所谓的名也好利也好,都是这件事情本身带来的附产品,是一种惊喜或者是意外的收获;而现在主产品不做反而去追求附产品,这个时候就会给人一种本末倒置的感觉。
可能身处现在这样一个名利场的时代,有多少人能够经得住诱惑,能够克制自己保持初心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也在明白导师常常带着我们反思自己该做什么?不做传播,地头认真做好自己手里的事情就够了,只要你自己做的问心无愧,至于结局必然不会太差。
而最近访谈的好几家做的好的机构或者项目,他们的身上也都有一个共同特性,互联网时代如何的发达,身边的诱惑如此之多,他们也知道可以利用一些规则的漏洞可以让自己短期获利,但是他们却不愿意这样做?
他们爱惜自己的羽毛,坚守自己的初心认真的做好自己,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扰乱自己的节奏或者内心,一如既往的坚持往前走的组织都不会太差。这也更加地坚定自己的信心,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好,无论结局如何自己努力做好足矣!
今日就此搁笔吧!来日再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