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如何在课堂上真实发生?》--共学1

《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如何在课堂上真实发生?》--共学1

作者: 小天使瑶 | 来源:发表于2022-04-10 21:13 被阅读0次

    不同于其它领域的深度学习,教育学上的深度学习,针对的是不能把学生教成机器、教成傻子、教成疯子的问题。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新时代育人要求,深度学习针对的是具体的、社会的个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为培养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本文将从深度学习的内容、特征、实践模型出发,全面解读如何让深度学习在教学中真实发生。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1.深度学习针对什么?

    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提深度学习。

    从育人的角度来看,深度学习其实是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的。强调主动理解,强调内容的相互联系及结构的建立,强调对基本原理的追求、对相关证据的权衡,以及对高阶思维的培养。它针对的是具体的、社会的个体,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2.深度学习的定义
    深度学习主要指: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获得健康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深度学习一定是指教学当中的学生的深度学习,而不是学生的自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引领下,聚焦引领性学习主题,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体会学科基本思想,构建知识结构,理解并评判学习内容与过程;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有扎实学识基础、又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合作、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创造美好未来的社会实践的主人。

    前半部分是深度学习的任务,后半部分是深度学习的目的。


    其中,“素养导向学习目标”“引领性学习主题”“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都是实践模型里涉及到的要素。


    3.深度学习定义的阐释
    第一,我们在讲深度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不是自学。
    第二,深度学习主要指学生要学得彻底。
    例如:好的教学是迅捷、愉悦和彻底都能做到。迅捷大家都能做到,比如,我们一个小时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可能要经过上千上万年,但是学生一小时就学会了,这绝对是迅捷的。这是所有教学存在的首要前提,它比人类发现知识要快得多。但学生是不是学得愉悦,就很难了。有的人为了让学生学得愉悦而降低难度,有的人说不行,必须强调难度。让学生学得彻底,同样很难。而且彻底的前提是既要迅捷又要愉悦。深度学习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迅捷、愉悦的前提下,让学生学得彻底的问题。
    比如我不仅知道二项式定理公式是怎样的,我也知道二项式定理是怎么来的,知道它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我还能在它的基础上发现新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们不一定要求学生去创造,但是我们要求学生能应用,能把知识迁移到陌生的情境下使用,这是“彻底”的很重要的标志。
    第三,深度学习是为了立德树人,我们通过深度学习培养的学生,既要聪明,也要有创造力、有担当、有使命感。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立场,强调学生立场基础上的学习的真正发生,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深度学习的特征

    深度学习有5个特征:

    活动与体验、

    联想与结构、

    本质与变式、

    迁移与创造、

    价值与评判(之前的版本是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价值与评价)。

    1)活动与体验
    它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活动。
    主动活动指学生自己有思想、有情感的主动活动,比如观察、思考、想象、表达、动手操作等,尤其是思维活动,不同于听令而行的肢体活动。
    体验是指学生作为个体全身心投入活动时的内在体验。既包含学生对所学学科内容的感知和理解,也包含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情感反应与价值评判,比如与老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合作沟通等。
    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主张学生通过主动的、有目的的活动,感受、理解、掌握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与价值观培育,设计能让学生全身心沉浸其中的学习活动。

    2)联想与结构
    它一方面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方式,一方面指这种学习活动所处理的内容及其特征。
    学习活动及其方式,处理的是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包括已掌握的学科知识)间的相互转化。通过调动以往的经验来参与当下的学习,又要将当下的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结构性的关联,从而使知识转化为与学生个体有关联的、能够操作和思考的内容(对象)。

    联想与结构需要并发展着学生的记忆、理解、关联能力以及系统化的思维与结构能力。
    教学内容,是指在结构中、在系统中的知识,知识可以相互说明、相互支撑,有内在关联。这是教学内容结构化、单元学习主题的理论基础。
    这个特征强调,教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整体设计,不是让学生掌握孤立的知识点或记忆更多的事实性知识,而是要求学生全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联想与结构”这一特征是我们所主张的单元学习的理论基础。

    3)本质与变式
    本质与变式是对学习结果和过程特征的一种表述。学生基于对系统变异的学习材料的加工来把握学科本质(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过程),进而演化出更多变式。
    这个特征强调教学要着眼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转化,向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材料;强调学生与学科内容的深度交互,是教学目标及单元主题的重要理论来源。

    4)迁移与创造
    当能把握本质,能举一反三,学生才能迁移与创造。迁移到陌生情境后,学生依然能解决问题,而且,因为问题的复杂性,学生又能综合自身所学,直击问题的本质。这样创造性就出来了。


    迁移和创造,是学生掌握、内化学习内容之后的外化表现及创造性表达;要求学习情境与氛围的开放性;也是实践模型中进阶性任务、持续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迁移与创造实际上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间接经验内化又外化的问题,

    二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综合实践能力的问题。

    迁移与创造不仅仅是学生自己去迁移和创造,老师也要为学生的迁移和创造去创设适当的情境和任务。
    迁移和创造本身也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单独的应用过程。
    这个特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5)价值与评判
    “价值与评判”指的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理解和反思,是学生自己的价值和评判。
    这个特征提醒教师关注教学正确的价值取向,关注教学的创造性和开放性。

    例子:学生如何进行评判?一节课叫做《向世界介绍我的学校——为学校设计网络百科词条》。学生要查询各个大学的词条介绍,包括百科词条、学校官网介绍词条、留学机构的网站词条等,然后为自己的学校设计网络百科词条。

    但是学生在上网查的时候就发现,对于同一所大学,学校网站的介绍、百度词条的介绍,以及一些升学培训机构的介绍都不一样。那这时候该信谁的?老师就引导学生思考,词条的背后是人,它并不一定是完全客观的,我们要根据什么去判断哪个更可信。这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做价值判断。

    学生的深度学习
    集中表现为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深入思考
    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形成结构,理解知识所蕴含的基本思想方法,能够运用知识和思想方法灵活且有条理地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间题、完成有挑战的任务,能够对知识的意义与价值有正确的判断。
    教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努力,
    集中表现为学生立场下的结构化内容组织、情境化内容呈现、活动化过程实施和有针对的学习指导。
    具体表现为基于对课程和学生的理解与把握,提供有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知识与方法之间、知识与生活之间联系的结构化学习内容,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兼顾知识生成和应用的现实情境或者问题和任务情境,呈现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深入思考的系列化、进阶性、自主性学习活动,并能够通过评价及时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认识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各学科要在这几个方面做出学科的独特的解释、做进一步的具体化)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如何在课堂上真实发生?》--共学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vv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