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第一篇orid
事实:今天六一节,上了半天学,下午就放假了,儿子回到家,打电话给我:说了点别的事,然后问我手机在哪里?我答:手机我上午离开家时,已经藏起来了,你就别找了(有点小得意,看我,就了解儿子要找,提前放好),他说:今天六一节,放假了。我说:今天是周一不玩手机日。就挂 了电话。一会他又打电话过来问:我说:如果只是问手机的事,那就不要打电话过来了,我不会告诉你的。
感受:得意、平静、有点小烦
思考:我知道孩子会找手机,而且他很会钻空子,我就早早的藏好了,当时还动了心思呢,有时候不是孩子不遵守规则,而是我们自己立不住,没有把自己的话当话,孩子一撒娇、一哼唧、一软磨硬泡,一威胁,家长就动摇了,生怕孩子不高兴。其实,当你真实表达后,孩子也是知道的,关键你能不能理直气壮的,不带情绪的说:“就是不能给你”,这句话呢?在孩子又一遍一遍的打过来电话是,我是有点烦躁,觉得这孩子咋这么烦,都给你说明白了,你还来问,转念一想,他何尝不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他的目的呢了?他何尝不是锲而不舍的表现呢,只是我们认为他用的地方不对而已,我们的尺度,标准对事物的不统一而已。
另一个思考:当时就在能否找到手机,能否给他玩手机的事情上面了,而没有真正去倾听和共情他?看来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啊,想起我们的口号:我已经做的很好了,我还会做得更好。
决定:能把自己的话当话,也是爱自己和立规则的表现,如果能更近一步,更好,如果不能,也允许自己目前只能做成这样。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