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想从“格局”这两个字的角度写点感想,无奈实在是无从下笔,往大了说,从创业的角度聊聊格局,可我没这经验,只有借着大师的思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个梳理,算是一个自我反省。
上周在微博上无意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的创业格局观思考/李檬相对论”,第一遍看完,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再细细看第二遍,对格局的思考真是透彻,让我醍醐灌顶。想想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分享一下,否则老是觉得对不起看过的这篇文章。
到底什么是格局?
作者给出了很标准的解释:就是从体系生态的角度看具体事情、具体角色,以未来的眼光看当下发展,让当下的小手笔为未来的大局面做好铺垫。
什么是体系?什么是生态?很多数据表明,职场人工作过三年后,很容易困住自己,禁锢思想,行动束缚,也就是日常所见的畏手畏脚,瞻前顾后,不能全方位的去思考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格局观有偏差。
做一个项目或出一个方案前,应该从公司运营的角度上梳理出整个流程环节,再结合实际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对确定的步骤进行漏洞修补,对不确定因素的实时把控,继而引申到具体的场景,具体的角色执行上去判断和预估,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会更加的全面和有深度。
一方面是从大到小的看,会更加具体直观;另一方面,要从未来看现在,让现在为未来做铺垫,这样效果才能贯彻全局。
就以在工作中和直接上级吵架为例。吵完,那一刻是舒服了,但继续留在公司就不舒服了(当然是还不错的公司)。从格局的角度来考虑,在公司的管理角度上,跟上级直接吵架的人缺乏团队协作与良好沟通的能力,继续待着会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会有些心里疙瘩,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你很难再获得晋升,至少缺少直接上级推荐的这一票。
我觉得,格局不是遥不可及,格局是一种思维模式,更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方式。
后面作者提到,提升格局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要扭转固有思维,由“基于角色思考问题”向“基于问题定位角色”转型;二是要跳脱当前路径,从生态系统的上游着手,突破眼下的瓶颈。
彼得·蒂尔有过一句名言:“赢在格局,就是赢在高维疆域。”我看这一句话对职场人、对创业者都很适用。
“核心竞争力”,这个词你应该经常听到或者看到,很多职场前辈在相授经验时,都会提醒新人,一定要在若干年内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一直在想,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指什么,看过武侠的朋友都知道这样一个现象,招式再多再花样,内力不强,终究是打不过内力强的人,内力强的人学什么武功都很快,修炼内功才是王道。我们可以把核心竞争力比作内功,格局就是一种高维疆域。
位置决定脑袋,在什么位置思考什么深度和广度,是我们很容易局限自己地方。跳出“基于角色思考问题”的局限,要基于问题定位角色,去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才能更全面更具体,否则容易陷入死胡同。
眼下的困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盲目纠结于此,会顾此失彼。只有跳脱当前路径,从生态系统的上游着手,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继而才能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格局观的培养,更应该成为我们成长的基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