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

读《给教师的建议》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

作者: 倍课 | 来源:发表于2020-03-14 07:50 被阅读0次

    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学情完全相同的学生。但学校教育或辅导机构的班课往往是一对多模式,教师难以顾及所有学生,造成对优等生拔尖不足、对后进生弃之不理的被动局面。如何让每个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的文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指出学校老师对后进生弃之不理的根本原因:“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教师做不到区别对待,源于对“学习成就”的认识不足。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区别。教师应该善于判断学生在当前阶段能达到的水平,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感,努力引导孩子向教学大纲的要求靠近。

    这意味着分层教学。教师应给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安排不同进度、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布置不同的练习和作业,让学生感受到达成学习目标的成就感,进而激发进一步探索的学习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是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

    当学生专注于手头的脑力劳动,并且能在思考和完成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时,自然无暇调皮捣蛋、做小动作。教师也可以把更多精力用于教学本身,感受到职业乐趣。

    蒙台梭利特别提倡手脑并用。苏霍姆林斯基也有类似观点。他在《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中提到“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他认为学生的手越灵巧,他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就越强。这也许可以用来解释很多高分学生往往书面整洁,而很多后进生的书面往往潦草,因为他们控制笔的能力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了脑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几点具体做法:

    1设计和装配各种装置、机械和仪器的活动模型

    2选择能量和运动的传递、变换方式

    3选择材料的加工方法,选择加工用的工具、机械和工艺方法

    4为生命过程(植物和动物)的正常发展创造环境,管理这种环境

    将阅读和劳动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发展孩子的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中提到要让学生的左右手做一些精细的劳动动作,辅以必要的书写训练。这些手部劳动应该是有创造性的。正如他在《动手和智慧》 中提出的:“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作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

    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这意味着智力的发展。很多老师会使用教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起到演示作用。然而,很多学生,尤其低龄段学生,往往容易被教具本身所吸引,却忽略了教师希望引导的那些概况性结论。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直观性问题》一文中提到:”使用直观手段这件事,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科学和教育学修养,懂得儿童心理学,懂得掌握知识的过程。“在教育低龄段学生时,教师确实有必要使用直观性手段,因为这能触发儿童的求知欲,调动情绪,但教师要注意过渡,从实物的直观手段到绘画的直观手段,过渡到词的直观性,最后引到最本质的真理。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一文中提到,有必要给学生上专门的思维课,让学生能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点燃起思考的火花。做好过渡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发展儿童的绘画爱好。苏霍姆林斯基在《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中提出”儿童的图画是通往逻辑认识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梯“。

    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中,数学是一门非常好的智育学科。苏霍姆林斯基在《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中举了一个后进生飞跃为数学尖子的例子。华里亚在低年级时经常是班上最后一个解出题目,甚至解不出题目的学生。但教师精心挑选了适合她的数学题,引导她分阶段思考数学题,先关注整体综合联系,后关注细节。到了六年级时,她已经成为数学尖子生。

    有些优秀教师甚至会让学生自编数学应用题,取材于周围现象。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现象和规律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在《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中提出让学生尽可能自主获取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人文、社会、自然等学科都适用。他认为:“如果学生的抽象的概念、结论、判断是他们在研究和分析周围现实的过程中形成的,那么他们就能养成一种宝贵的脑力劳动的品质----不仅通过直接观察而且以间接方式去研究、认识和探索事实和现象的能力。”

    记忆力水平往往与智力水平紧密相关。很多学生虽然短时间内可以理解和运用知识,但一旦遗忘,便不能考出好成绩。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记忆力》一文提到,在孩子还没有进入有记忆要求的学习阶段时,成人就应该培养他的记忆力,尤其是学前期和小学。有些自然规律不需要专门背诵,而应该让儿童在观察中掌握,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他认为:”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而获取的知识越多,逻辑的认识对学生的情绪领域触动得越深,那么记忆就越牢固,新的知识在意识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严整。“

    为了避免学生因死记硬背变成书呆子,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中提出一种教学方式,即”确定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所谓随意识记是指与课内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当学生通过大量课外阅读调动起对相应主题的兴趣时,他对材料的记忆就越强,再回到课内时,就变成了有理解的阅读,学习正课时就越容易,而不需要死记硬背。

    在上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抽象规则去解释现象。苏霍姆林斯基在《要思考,不要死记》中指出:“经过他们的意识思考过的事实越多,那么这条规则的识记和在记忆中的保持就越牢固。”他在《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中也有类似观点:“只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证明一个人是否有知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给教师的建议》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ap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