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读过一本书,叫《咖啡馆里的欧洲文化》,很有意思。记述了16世纪起咖啡这种阿拉伯饮料在欧洲的普及以及蜂拥而起的咖啡馆与欧洲文化发展的关系。作者以活泼的笔触、丰富的史料、诙谐的语言、有趣的掌故、生动的细节,为那些著名的咖啡馆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在威尼斯、苏黎世、罗马、布达佩斯、维也纳、布拉格、巴黎,都曾在不同时期有一个或几个与文学家、艺术家、知识分子息息相关的咖啡馆,许多那个时代的知名作家、诗人、画家或政治家都曾是那里的常客,也有许多年轻、经济困窘的知识分子以那里为家,有些人甚至每天都去一个固定的咖啡馆报到。没有钱的文人可以只买一杯咖啡坐在那里几个小时,还可以赊账,而咖啡馆的侍者绝不会对你另眼相看。这些咖啡馆的常客把自己称为“咖啡馆人”。人们在那里进行思想交流,吸取知识,获取信息、寻找精神同道,读书、看报、写作。某些革命思潮、艺术流派、激进的报刊杂志就是在咖啡馆里产生的;很多作家、艺术家在这里获得灵感,也有些人就在这里写出了自己的名作。
想象你在每天下午四点走进威尼斯那家“弗罗里安”咖啡馆,坐在你固定的靠窗的座位,侍者过来和你打招呼,拿来你习惯看的报纸,端上你喜欢的黑咖啡,无须说一句多余的话。你坐在那里静静的读报,或者观察窗外的行人,和进来的熟人打招呼,或者参与邻座的讨论,或者把你写的东西拿出来朗读,或者你有一个新想法和大家交流。如果你是一个旅人,你也不会感到孤独,因为你会很容易融入这里宽容的气氛,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听起来这象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一个遥远的故事,其实这就是一两百年前的欧洲。可惜我们只能从书中去遥想当年的情景,去感受那一份浪漫。
这种咖啡馆文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衰退,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完全消失。战后的世界进入另一个时代。有些老咖啡馆虽然存活下来或是重新营业,但已是物是人非。当年的那种情调、精神、氛围已经荡然无存,它们已随着老咖啡馆人的逝去而消逝。遗憾伴随着怀旧的感伤,可也是历史的必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