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詹姆斯教授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
一天,两人打了个赌,詹姆斯对卡尔森说:“我一定会让你养上一只鸟的。”
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后来,在卡尔森生日的时候,詹姆斯送给他一个精致的鸟笼。
每当有客人到卡尔森家,看到空荡荡的鸟笼时,都会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卡尔森一开始还耐心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问的人多了,他不胜其烦,于是干脆买了一只鸟。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鸟笼效应”:
假如一个人拥有一只笼子,他大概率会再买回来一只鸟,而不会把笼子丢掉。
到了最后,人反而成为笼子的俘虏。
我们总是不停追逐,最终被物质俘获,活得不堪重负。学会放下,才能更好地前进。
1.放下面子
《一代宗师》有句话: 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而只有里子,才能赢得真正的面子。
人在年少时,信奉“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为了薄如蝉翼的自尊心,活活受罪。
年岁渐长才懂得,因为一文不值的面子,折了里子,才是这辈子最不划算的事情。
亦舒说:“面子,是一个人最难放下的,又是最没用的东西。”
老舍的《茶馆》里面的松二爷和常四爷,是一对交情甚好的好友。
两人都是八旗子弟,清朝年间月月都能领到钱财和米粮,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然而,时代的变迁,让他们变得一无所有。
松二爷能写会算,完全可以找份工作养活自己。
但一向养尊处优的他,怎么也放不下架子,抹不开脸面。最后活活把自己饿死了。
相比之下,常四爷能屈能伸,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埋头干起了体力活。
每天起早贪黑,挑着担子沿街卖菜,还拉下面子拜托王利发照顾自己的生意。
随着年纪增长,体力渐渐吃不消后,他又改为提着篮子卖花生米。
踏踏实实靠自己吃饭,让常四爷安然度过了艰难岁月。
就像主持人康辉说的:“只要你不怕一次一次的先丢人,你就能够一次一次地去赢得掌声。”
2.放下欲望
庄子曾说:“天机浅者,嗜欲深”。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贪婪无度,嗜欲太深,人生的福报便会一点点消逝,最终与他无缘。
社会学上有个“馅饼定律”:当天上掉馅饼的时候,地上一定会有个设好的陷阱在等着你。
当巨大的利益袭来,很多人容易迷失自我,被从天而降的“馅饼”砸得晕头转向。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农夫想买块地。
卖地的人对他说:“想买地没问题,只需缴纳1000元,你用步子圈出多大的地,那块地就全部归你。”
但他有个条件:只给农夫一天的时间,如果农夫不能在最后一刻回到起点,那么他一寸土地都得不到。
农夫一听很开心,心里想着我一定要多走一些路,这样一天下来就能圈出很大一块地了。
越想越觉得划算,农夫果断交了钱,签订合约。
第二天,农夫一早就出发上路了,一直往前赶路,片刻都不歇息,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仍没有往回赶。
一直到黄昏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得赶紧回去。
此时他三步并作两步往回跑,但没能及时回到起点。
最终,他一寸土地都没能得到。
三毛曾经说过:“上天不给我的,无论我十指怎样紧扣,仍然走漏。给我的,无论过去我怎样失手,都会拥有。”
学会放下,把时间花在对自己最重要的人和事上,何尝不是一种获得。
3.放下烦恼
听过这么一句话:“病是吃出来的,健康是走出来的,祸是说出来的,烦恼是想出来的。”
很久以前,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在他婚礼的前一天,他的未婚妻却突然和另一个男人走了。
他因此大受打击,觉得无颜再见父老乡亲,便迅速地逃离了家乡。
三十年后,他功成名就,变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作家,在他回乡的接风晚宴上,朋友向他提起了他从前的那位“未婚妻”。
说离开他后,“未婚妻”过得很是潦倒,这些年,甚至是靠着亲戚们的救济才活下来的。
朋友以为他会为此感到高兴,因为当年背叛羞辱他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可作家却说,他早已放下了,也不再记恨了。
若是这么多年,他还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那他岂不是也一直活在怨恨之中?
就像是提着一袋死老鼠去见人一样,一路上闻着臭味的、备受折磨的,也是他自己。
这位作家的名字,叫做卢梭。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再是天大的难题,也自会有它的应对解决之道。
多思多虑,除了让自己身心俱疲,再无意义。
年纪越长,越是认同那一句:“人生在世不满百,何必常怀千岁忧。”
《平凡的世界》里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4.放下得失
贾平凹曾说过:“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古时候,有个视财如命的人背着金子过河。
行驶到河中间的时候,船夫突然发现船上有个破洞,河水正不断地通过破洞涌进船舱。
为了保命船上的人纷纷跳船游到对岸。
那个视财如命的人也带着金子跳河,但金子太重,他根本游不动。
大家纷纷劝他抛下金子,保命要紧。但他却死死地抱着金子不撒手,最终和金子一起沉入河里。
很多时候,越是想要的太多,结果往往失去的更多。“什么都想得到的人,最终什么都得不到。”
最后
凡事计较,便日渐心胸狭隘;学会放下,生命才能澄澈辽阔。
正如林清玄所说:“那些因舍而空出的,必有更好的东西来填补,那些舍去的并未消失,是为了生发更好而存在。”
读书教主: 专注个人成长,每天更新一篇读书笔记,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谢谢大家的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