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动性。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好多事如果是我们主动参与进去的,都会印象深刻,过很久都能还记得其中的细节。此外如果做事途中经历一些曲折,比如克服困难,意外插曲等情况,你记忆会更加深刻。
读书也一样,不能只是单纯的读,还得要主动参与进去,就把它当做一件事来做。
主动思考,在预读阶段,读目录、封面、序言,思考整本书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是自己以前完全不清楚的,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读阶段,思考分辨哪些内容是需要标记的,前面所提问题的答案在哪里;精读阶段,思考那些标记内容相关联的知识还有哪些,有什么遇到过的案例能与之关联;回顾阶段,更要主动思考了。不管你是写读书笔记,还是画思维导图,又或者RIA便签的形式,都离不开主动思考。
主动检索,想要记住书中内容,可以用主动检索的方法。
例如主动检测,读完之后合上书,考试下自己,提几个相关问题,大脑中检索刚才读过的内容。这样能让大脑活跃起来,记忆会更加牢;
穿插练习,把书中内容打乱顺序去记或者穿插其它书的内容,这样会比较难,但也会让大脑保持活力;
间隔练习,刚读完时不做任何事,然后隔上半天、一天再去回想书中内容,这样也是比较难的事,自然也能让大脑活跃,从而记忆更牢。
如果是比较简单或者熟悉的事情,对大脑来说就没有挑战性,容易产生倦怠,从而不能形成长期记忆。
2.多多利用。想想你或者身边人换了一个新的手机号,一开始怎么都记不住,可是慢慢地就能记住了。为什么?因为你每天都要拨打那个号码好多次的,即使不用刻意记忆,多多使用就能记住。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学车,倒库,侧方位停车,挂档换档,打转向灯,当初学的时候都觉得好难啊,一天天老做错被教练骂,现在你还不会做么?我现在都记得第一次开车时的情境,一等红绿灯就熄火,半坡停会就上不去了,一直溜到底,那个尴尬、急躁,生生地急出一身汗。现在,开车就像吃饭一样简单。读书也是一样的,把书中的知识更多地应用起来。比如用书中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去书评类文章,来悟空问答里答题等等。因为在你使用书中知识的过程中,能得到及时反馈,就是用了它就能得出结果:行或不行,能让你保持专注的状态,从而无形中加深记忆效果。
小结
想要记住书中内容,就要在读的过程中保持主动思考;读完后要注意适合的记忆方法,如主动检索;要多多利用书中内容去做一些事,获得反馈,同时也是一个内化知识的过程。只有经过内化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