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智慧(上卷)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智慧(上卷)

作者: 贵在随心 | 来源:发表于2022-11-13 18:48 被阅读0次

书画
* 拟形于心
* 凝思静虑
* 画的是“胸中丘壑”

书法
* 晋书重韵
* 唐书重法
* 宋书重意
* 明书重情

阳明心学之源
* 程颢的“理气一元”论(朱熹继承程颐的“理气二元”论)
* 陆象山(陆九渊)
* 建立在对“格物(儒学的根本)”的认识上

朱熹对 四书 作注(学习顺序):
1.之于《大学》,以明白儒学的学习方法和做学问的方向
2.之于《孟子》,激起自己的道义精神
3.之于《论语》,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
4.之于《中庸》,了解儒学思想的终极境界

格物→致知→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

对“格物”格的理解
* “尽”之意
* 穷尽事物之理

朱熹的“理气”论
对“理”的理解
* “规范”和“原理”合在一起
* “格物”就是要理性的,一个一个地去探究心外事物之理
* 世间万物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是由气的运转流动形成的。
* 世间万物必须如此,这就是“规范”
* 而为何必须如此,这就是“原理”

“理”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是形而上的东西;而“气”是行而下的东西,二者是“一即二,二即一”的关系 ,即二者虽然是两种状态,确不可分离,虽不可分离,但又相互独立。

会试两次失败
举业(参加科举)与圣人之学的选择

善恶观
* 王阳明:善恶两端,非冰炭相反,实乃一物耳
* 程颢: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非本恶,但于本性上过与不及之间耳?
* 兵法:舍短以用长。

所谓真文章
* 鞭辟近里,删削繁文
* 文以载道(心中的天理)
* 直写胸中实见

坐忘:达到物我两忘境界的一种修行方式

王阳明崇儒离道佛的原因:
此孝弟一念,生于孩提。此念若可去,断灭种性矣。此吾儒所以辟二氏。

王阳明的坚守和选择
* 圣学之道
* 依照人伦道德去真实的生活
* 三教调和,三教合一
* 身心体认之学

颜子之乐→箪瓢之乐→穷理→慎独

龙场悟道
* 言忠信,行笃敬

儒学第一要义
* 朱熹:格物穷理
* 陆九渊:存养德性

龙场悟道
* 心(本心)即理
* 主张“主静体悟”
* 仅仅是对“致知”的顿悟,而不是对“致良知”的顿悟

王阳明通过“主静修行”而超脱了生死之念,然后又以此为媒介,在实现“心”与“理”统一的过程中,体悟到“格物致知”之理不应该像朱熹那样从“心外求理”,而应该向自己内心求理。

本心:任何人都能觉察到的日常的道德心即是“本心”,除此之外别无“本心”。

“远俗”“心远”
何为心则远矣?
或尚友古人,或志在天下,或虑及后世,或不求人知而求天知,皆所谓心远矣。

王阳明的政教思想
* 排斥他律主义
* 君子之政,不必专于法,要在宜于人;君子之教,不必泥于古,要在入于善。

良知说
* 圣人和常人对于善恶的感知和判断没有差别,并且相信任何人都具有这样的能力

修身养性要领
* 孔子:言忠信,行笃敬
* 《易》: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惩忿窒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处事接物要领
* 董仲舒: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气功
*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孟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书院的教育目的
* 明人伦
* 人虽然有贤愚之分,但就其本性来说是道德的,关键看这种道德性是否完全。
* 与王阳明有关的书院有7所(岳麓书院、白鹿洞、龙冈等)

一朝之患与终身之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智慧(上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ck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