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教育学,我才发现我的知识是那么浅薄,一直以为老师教,学生学就是教育了,其实不然,教学也只是教育其中的一项而已。有时候也会在想,假如给我一个孩子,我要怎么去教好他。教师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好父亲好母亲,才能被认为是个好老师吧。因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不然就像卢梭那样,即便《爱弥儿》多么流芳百世,也还是空中楼阁。
教育家朱永新说“童年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童年的长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高度。”确实无论是陈鹤琴,福禄培尔,蒙台梭利这些幼儿教育家,还是埃里克森,科尔伯格这些心理学家,都非常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小孩子”的教育。0-12岁孩子有太多关键期了,一不小心可能某些因素发展下去就能决定一个人的成长。
之于我而言,同样也觉得“童年”这个阶段很重要,毕竟这是个“播种”的年纪。就像心理学研究都会溯源去研究这个孩子的童年,多少“恶之花”就是在这个年纪被种下。其实我也曾被种下“邪恶”的种子,每个人都有两面,就看哪个人格支配哪个人格。多少次站在悬崖边,想着这样跌入地狱也好,只是这时候都会有一双手将我抱住,“无论世界将你抛弃也好,不喜欢也罢,你带着我们的爱在期待中诞生。”原来在这世上也还是有人爱我,还是会有人希望我活着。从那以后开始,只要我站于生与死的边缘的时候,我都会去想,倘若我没有了,那个女人该会有多么难过。她给我建了一个城堡,在里面,我就如公主般过我想过的生活。她让我放下了刀,拿起了属于我的权杖。很多次午夜梦回,我都会想,是啊,当初没有母亲,估计我不会成为现在的我。
所以她给我造了一个梦,我也要给我的孩子或者我的学生造一个梦。能把好学生教好的老师,我觉得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真正的好老师是有魅力去让那些悬崖边上的学生悬崖勒马,浪子回头的。毕竟成人是成材的基础。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亦或是现在,“德育”依旧是被摆在非常重要的地方的。
而且我也相信「善は急げ」这句话的,孩子就如一张白纸,怎么去描绘这张纸就看执笔之人如何挥笔作画了。而我就想把这画笔交由他自己绘画,我就在旁边当个小助手看他如何去指点他的江山,描画他的著作。当然我也会告诉他每种颜色具体是怎么样的,一旦落笔就是没有后悔的余地。比如当他想画绿色的小狗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什么是绿色,小狗大概是什么样子,然后问他三遍确定要用绿色的画笔画小狗是吗,一旦画了,在这个地方就只能是一只绿色的小狗,不能是黄色的小猫了。当他点三次头的时候,这只绿色的小狗就可以开始画了。当他画到一半不想画的时候,我会跟他交流,为什么画不下去,然后会鼓励他画下去,即便是失败品也要将它完成。而且还要告诉他,你觉得是失败品,但妈妈会觉得是一幅作品,因为是你完成了它,妈妈也很喜欢这个创意。
所以,陪伴,鼓励,引导,给孩子种下幸福的种子,不管这孩子以后是否成才,他肯定是一个幸福善良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