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练笔
Feb.10 茅盾和闻一多:你以为他们只会写文赋诗吗?他们是现代

Feb.10 茅盾和闻一多:你以为他们只会写文赋诗吗?他们是现代

作者: 北京杜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20-02-10 05:00 被阅读0次

文/杜豆豆


1

说起茅盾,大概最为被当代人熟悉的应该是他的小说《子夜》,还有就是茅盾文学奖。

不过,我对茅盾有好感,倒不是因为这两个,而是一个他“发火”的小故事。

据说七八十年代,茅盾的散文《风景谈》被选入全国通用教材,编者把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改了100多处,为此,茅盾很恼怒,立刻写了封信给编写组,怒斥道:“你们改字改句,增字增句,多达百数十处,我不懂为何有此必要。大概你们认为文章应该怎样写,有一套规范,不合你们的规范,就得改。那么,又何必选作家的文章来做教材呢?每个作家有自己的风格。你们这种办法(随便删改,却又不明言),实在太霸道了,不尊重作者的风格。”

这实在是写尽了创作者的心声,看着就解气!

编者最后不得不让步,让《风景谈》基本保持了原貌。

那你知道,茅盾最让我佩服的是哪一点吗?

八个字总结我的钦佩之情:才华横溢,学贯中西。

茅盾

其实,茅盾不仅仅是小说、散文写得好,他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可以说,贡献更大,尤其是在比较文学方面。

在神话学研究上,潜先生给茅盾先生的赞语是:“茅盾是现代神话学的奠基者。”

2

茅盾先生的神话研究成果,包括神话杂论、《中国神话研究ABC》、《北欧神话ABC》和其他中国神话问题研究,主要完成于1924到1929年这段时间,正是革命浪潮涌起之时。他之所以进行这些研究,初衷是为了系统地了解欧洲文学,后来在中外神话对比研究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

在他的研究中,人类学派的神话学对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因此不免偏重神话的科学价值,而忽视了其艺术和美学价值。

对神话性质的论述,他的理解是逐步发展深入的,从最初简单地认为“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到后来定义神话是初民知识的积累,再到将神话和宗教的密切关系囊括其中。因此,他对《山海经》特别重视。

在论神话的演化方面,茅盾首次分析了西王母神话演化的三个阶段:半人半兽、落落大方的女王、华贵的仙后。并就此发展出了神话演进论说。这一宇宙观,是对其所尊崇的人类学派“遗形说”的突破。

在对中国上古神话系统的认识与分类上,茅盾认为,楚地神话是中部地区的,盘古神话是南方民族的。对兄弟民族的神话,需要特别关注。后来,他将中国神话分成了六类:开辟神话;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万物来源的神话;英雄武功的神话;幽冥神话;人物变形神话。

茅盾是中国第一个对东西方神话以及中外神话进行过系统比较的学者,在比较神话学上,很有贡献。

比如,他介绍说,古希腊保存神话的是四种人:预言者、乐工与行吟诗人、诗人与悲剧家、历史家;而北欧神话,则是通过颂神词、行吟诗人的诗歌、史诗保存的;对埃及和印度神话的保存他也做了介绍。在中国上古神话的保存上,茅盾特别重视了《列子》、《淮南子》。他通过一系列中西方神话的比较,认为夸父和蚩尤都类似希腊和北欧神话中的巨大族等等。

夸父

茅盾是将神话做为文学的源头来研究的。

我很佩服茅盾的翻译热情,他不仅介绍俄国文学、苏联文学,对南澳洲、印度、南非洲、北美、希腊、北欧的神话也都做过系统编译,特别重视这些神话的艺术价值。比如,茅盾将《楚辞》和《伊利亚特》《奥德赛》进行类比,来说明《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就是一大突破。

茅盾在神话的研究上,注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仅重视理论,而且能够对中外神话进行具体入微的研究。同时,他还注意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接受外国人类学派神话学的精华,博采众家之长,不断进行突破和超越。

因此,可以说,他是中国现代神话学的集大成者,是真正的奠基人。

3

对闻一多的认识,想必更多的人会想起中学课本里《最后的演讲》,还有那首澳门回归主题曲《七子之歌》。

闻一多,是激情澎湃的诗人,是革命的斗士,也是学术上的斗士。

为什么说闻一多是“学术上的斗士"呢?

讲个小故事,你就能明白了。

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为研究中国文学,基本是“断朋绝友,皓首穷经,已经到了古人所谓足不窥园的地步。”以致被半开玩笑地封为“何妨一下楼主人”,被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评价为“由学西洋文学而转入中国文学”的“唯一成功者”,连和他共事的好友朱自清都忍不住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瞧,搞学术都是拼命三郎,能不是斗士吗?

在神话学研究上,闻一多曾说:“历史上有过三个大的思想体系:神话的、宗教的、科学的。其间第一个体系也许是最有统一性并能包罗万象,最能解释宇宙的整体。”由此,可见他对神话的认可。这也是他为何会对复原古神话有浓厚兴趣的来由。

闻一多

4

闻一多研究中国神话的代表作是《伏羲考》,这部著作重点考证了龙的重大意义。

他从现代人类学研究的成果,结合民族传说、古籍资料和考古发现,顺着“兄妹配偶”的线索,对伏羲和女娲的神话做了复原,推断出所有人首蛇身的神都是伏羲和女娲的形象。

在研究过程中,他是以诗人的气质来进攻学术领域的,他把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带到了研究中。比如,他通过大胆的想象,推测伏羲和女娲有更原始的形态,于是他考证众多古籍,发现了二龙是君王夫妇的化身,从“交龙”到“螣蛇”,从“螣蛇”到“两头蛇”,是传说演变过程中三个必然的步骤。然后,又延伸到荒古时代的图腾,再现了伏羲和女娲的全兽原型以及龙出现最初的社会背景。

由此,闻一多解开了一个千年未解的荒古之谜:龙的主体原型是蛇。

来自荒古时期的蛇图腾——龙——龙、蛇混称——半动物半人的神——人格化的神,这就是龙的演变历史。

龙不是原始图腾,而是一种化合式的图腾,是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后来,才渐渐变成了万能的神和帝王的象征。

这一发现是前无古人的惊人创见。

通过解剖伏羲和女娲人首蛇身像的结果,闻一多发现了龙与众不同的地位,找到了一把打开远古社会神秘之宫的钥匙,这对研究中国上古神话有着难以估量的意义,从而确立了龙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也正是基于此,谁是龙的子孙也有了判断的基础,比如匈奴、苗族等其实都是和夏同姓同宗的,都是龙的子孙。

闻一多考证龙文化,其本意是要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中国文学史做准备的。可惜没有来得及进行,只能待后人去完成这一未竟之业了。

然而,他在学术研究上的开拓精神,所采资料的翔实,眼光的犀利,考索的博深,立说的新颖,却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好好学习。

龙图腾

5

闻一多对道教与神仙也做过详尽的考释。

关于道教的起源,他主张将宗教和哲学分清。道家和道教是孪生子,但性质不同,不能混淆。老庄思想是道教的理论依据,庄子比老子的神秘思想更浓厚,和原始宗教的关系更密切。儒家和道家有完全不同的灵魂观,起始于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家相信万物有灵,是对神话的吸纳,儒家信奉的是人格化的“天”。

对于唯灵论和神仙说,闻一多提出不死观念原出于周朝时西羌,来自西方的昆仑山,而不是战国时的齐国或者海上,齐人不过是姜(羌)族的一支。所谓神仙,不过是升了天的灵魂而已。神仙和唯灵论联系上,是因为战国时期的封建制度崩溃了,所以基于平等的神仙思想就得到了繁盛,方士方术应运而生,促进了道家和道教的形成。

这些思想,都呈现在闻一多的两部论著中:《道教的精神》和《神仙考》。

闻一多还从对端午节的风俗演变及其神话背景做过深入的研究。

根据龙和端午的渊源,闻一多判断,此类神话起源于产稻米的多河港的古吴越民族。古越人断发文身和端午彩丝系臂是一种以“模拟巫术”求心理安全的方式,龙舟竞渡则是“穿着模拟文身的彩衣的水手们划着龙舟——一幅典型图腾社会的浮世图”。

他还考证了“越为禹后”,不过这个观点已经被新考古发现所质疑。

另外,关于端午的午,他认为,最初应该是“端五”,五月五日端午节是龙图腾观念的见证。五代表五方龙,“黄帝四面”的神话说明黄帝是中央之龙,另有四龙分治四方。五龙发展成五行的五色,用木火金水土象征青赤白黑黄,五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神圣的数字。

闻一多神话研究的文章,集中体现在他题为《神话与诗》的文集中,共21篇,前14篇从《伏羲考》到《端午的历史教育》都直接和神话研究有关,后7篇对屈原和《九歌》的探讨也对神话问题有触及。

屈原

6

好了,今天讲了茅盾、闻一多和他们的神话研究成果。后面,我们还要接着讲讲另外三位大师级学者的神话观。之所以细细地读这些不同学者的观点,我其实也是在提醒自己:

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都要记住魏征那句话,“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多学学这些大学者们的治学精神,让浮躁的心静下来,多听、多看、多思考,才是正道。

(本文结束)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和关注我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Feb.10 茅盾和闻一多:你以为他们只会写文赋诗吗?他们是现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en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