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知名发展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经研究表明:人的天生气质分为四类(胆怯、大胆、乐观、忧郁),而每种气质类型取决于大脑活动的不同模式,气质是与生具有的,基于基因博彩的一部分,对人生产强烈的影响。
既是如此,我开始担忧的归类,我和我的孩子属于哪种气质呢?孩子有些胆怯还有些忧郁,是不是就不是乐观的孩子,这种天生的气质对他的将来会造成什么影响吗?他以后会是个不开心的孩子吗?成年后还能像我们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内心富裕的人吗?带着这些问题,我赶紧地往下去找。
而后的章节中,有研究表明,天生气质在童年时期的持续经验塑造,是可以改变的,童年时期最能通过积极的情智体验改变个体的气质类型,只是这种改变相较于其他方面的改变难度会更大一些。持续获得的经验需要更持久一些。
既如此,如何更多更持久的获得积极经验呢?
对于儿童:获取更多的积极经验自是以父母和家庭为主,家庭是个体情绪学习的第一个学校!
父母处理彼此感受的方式以及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孩子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孩子是异常敏锐的学习者,他们与家庭中最微妙的情绪交流协调一致
对于这一点我的理解是,首先要做到给予孩子信任,能够让他感受到自己是有依靠的,被尊重的个体。同时,父母所持有的同理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当孩子长期能感受到父母的这种特质,就是一种持续的积累和学习。信任和同理心是孩子社交生活的基础,能够更好的学习更好的融入,应该算是积极情智的习得收获吧。
我是一个木讷,无技能的妈妈,常常会没有任何控制的任由情绪游走,任由情绪宣泄。我一直努力做的更好,但是一直觉得对方做的不够好,觉得其他家庭成员做的不够好,内心里就理所当然的觉得 一个人如此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气质特征,可我毕竟是家庭成员里最关键的成人之一,我的态度起到了很关键作用,也许我不是百分之一百的能改变什么,而我也不要求孩子能多么的完美,应该多想想我的情智对孩子那百分之五十的作用,不用过分担心其他人,我的百分之五十先做好就够了。
一个情智高的父母会辨别情绪的不同感受,也会观察孩子情绪不安的状况,往往能更好的利用这些机会,对孩子进行情辅导或指导
这一点我在小北身上有深刻的体会,他不会分辨难过,失望,愤怒,害羞和挫败,往往有某种事件发生时,因为没有分辨,也不能合理的表达情绪,各种情况总会以生气怒吼来发泄。如果我在状态时会去引导他表达,这时他总能很好的过渡,而有时当我不在状态,显得呆滞不予理会时,情况就会难以收拾,最后他生气,我也生气,他愤怒,我也愤怒。
对于这些可以共同学习的机会,我能抓住的只有很少一部分,看到书上的内容以后,很快就找到了感觉,道理很容易明白,这两周心态趋于平和,能够知道这些机会难得,实践中一件件在做,算是微见成效。
情商一开始给我难啃的感觉,中间似乎又指引我认清情绪,这一部分开始引导到孩子中间,我越来越能理解育人先育己的深意。引用十四章最后一段,也是我最近几个月在孩子身上看见的影子。
最有说服力的情绪经验来自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父母向孩子灌输的情绪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他们的教导还包含了同理心;而另一些父母只顾自己,忽略孩子的困扰情绪,或者对孩子地教育反复无常,任意打骂。心理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个体早期生活中被扭曲或完全缺失的东西进行补救性辅导。与其事后补救,何不未雨绸缪,在一开始就让孩子接受情绪教育,培养必不可少的情绪技能。
2017年,跟着圈妈一起逼自己一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