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王阳明大传》,看到书中写到这么一个典故:王阳明在大婚之日突然离家出走,到了晚上都不回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难道是王阳明对封建包办婚姻的不满才离家出走的?就像济公一样要抛家舍业,放着家中的新婚娇妻不要去当和尚。
不是!故事里不是和尚,而是道士。
王阳明跑到了一个叫铁柱宫的道观,跟九十六岁还身体健硕的老道士一见如故,跟他学了道家的导引之术。王阳明在学这个导引之术的时候虽感恍惚,但似乎有一种顿悟的感觉,这让他越来越喜欢。
一个立志当圣贤追求大道的儒生碰到可能顿悟的机会,当然是连婚都不要结了。
但是我发现的是这个导引之术引出来的从我泱泱中华古代千年以来从不同流派传承下来的可实践的方法论。
道家叫导引之术,讲的是一种呼吸方法,将宇宙中的气引入自己体内,让它在体内流动,最终实现“心神”和“虚无”在不知不觉中合二为一。
佛教的禅宗也有坐禅。通过调节呼吸来使精神专一是为调心,以此为目的同时配合调身和调息,三者浑然一体来达到修炼的目的。
儒家的叫调息,朱熹还专门写了《调息箴》,目的是为了将精力集中于一处,使之不分散外泄,出入气息力求和合。然后能够长命百岁,日夜操劳不疲惫。
现代社会,有人把它称为“坐享”,通过坐享的方法让人集中注意力,锻炼人的元认知能力(就是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再思考的能力)。在这个浮躁、嘈杂的社会开辟出一片精神净土,让人能享受其中的宁静。
综合以上几种流派,我们可以从古人几千年的智慧中总结出适用于我们的经验。
从养生的角度来讲,为什么佛教和道教经常能出个得道高僧或是神仙老道。人家一个修佛的,一个修仙的,心中只有仙佛的信念,不嗔不怒,不受俗世烦扰。
这就是说从心态上,他们看世间万物都是俯视的,心胸宽阔能容万物。
(别跟我提国内景区的寺庙道观,满脑子钱钱钱的都是假和尚假道士!)
所以说,养生的一个要义是心态平和,心胸开阔。
而且,佛道儒三家都说了,这种静坐调息的方法能够使“精神专一”,坐享法也是说能集中注意力。
当你脑子闹哄哄的时候很想静静,当你面对某个选择无从下手,当你不能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学习或做事,或者当你头疼到快精神分裂的时候,试试这种调息方法,坐享一下。
方法如下,且自行判断是否有利后选择使用:
1、不低于十五分钟,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2、闭眼,正襟危坐,类似军人坐姿,双手自然放于两膝;
3、匀速而悠长地呼吸,把注意力全都放于呼吸上;
说不定哪一天你就做到了庄子说的:“真人呼吸以踵”,那就是深入地沟通天地之气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