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视完全可以不叫《都挺好》、叫《一个自我男的理想一生》。苏大强是男一号,几乎所有的纠纷都是因他而起,问题的核心枢纽,类似上海浦东龙阳路站。
说实在的,其实几个孩子都算不错,明成啃老有点幼稚晚熟,明哲自大自负能力不足大包大揽影响家人,明玉外冷内热理不饶人,但本质都不错、都很孝顺。虽然有缺点,但是,谁没缺点?
这个电视的成功之处是有效的挑逗了观众的情绪,紧凑的冲突,流畅的表演,本来有点拧巴的台词被理顺了,所以冲突此起彼伏。老大明哲的力不从心还要大包大揽的孝顺父亲,老二力量不强还要事事被重视,明玉的历经重男轻女的歧视而高冷绝决都让人看的揪心。冲突加血缘亲情搞得泪点不断。
但是,但是,最让人最愤愤不平的是苏爸。就是一个你觉得那么作得一个人,过得意想不到的好。虽然儿女们因为他过得狼烟四起,摁下葫芦起了瓢,挺难受的。但是他挺好,大房子、黄昏恋,最后还来个人格完善,全了。
当然,笼而统之的品品这些难受:一部分的难,其实如同是掌握话语权之后的撒娇,类似,对堵车的抱怨,有房人对房价的抱怨,成功者对苦难的回味,其辞若有憾兮心实喜之而已;一部分是基于自身的视角,只有自己的苦才是苦,别人的都是不会过、或者情商不够;只有三分之一才是真正的、可以剥离出来的不容易,生活不易、家庭职场、生活事业,父母子女,能相安无事,实属不易。
作者对于重男轻女的打击到了一种几乎是偏好的程度。估计曾经深受其害。所以作为扬眉吐气的泄洪口,塑造了明玉、《欢乐颂》的安迪,多金貌美,气质超凡,理性深邃,智慧超群,横扫八荒,偶尔还恰到好处的柔情蜜意,神一般完美的存在。强烈反衬的是那些不知廉耻的舅舅,作为重男轻女式抚养教育最失败的存在。不羞辱他们,不足于出这口恶气。事实上重男轻女的结果没那么糟,没那么效果显著。我姐姐从小善于抗争,在门上大书“坚决打倒重男轻女思想”。后来也不了了之,这个世界没那么一一对应,恩怨分明,是非立判,不像化学方程式一样精确。
重男轻女说到底首先是时代的悲剧,而不只是人性的悲凉。把这个问题指向父母,说简单一点,是问题的表象,就像跳出时代的界限,申诉帮女儿缠足的父母,痛恨卖女为奴的父母。重男轻女,某种程度上讲,首先是时代生产力低下的产物,是个人权利受限时代的无奈,然后才是在底层生活的作为升斗小民的短视之举。
审视父母,是哲学,也是社会学,譬如现在的“父母皆祸害”。但也不能完全无视其合理性。其合理性就是一个人总是不完美的,为什么做了父母,就有绝对权力,完全正确,天纵英明?
几乎所有的少年都有段时间特别的瞧不上父母,觉得又老又不懂事,我儿子十岁,已经偶尔会对我说,你不懂,那个很难的。我也一样,不同的是,很多年以后,我即使不以为自己是个不世出的天才,但还是以为自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活在一种类似知识分子的虚幻之中,种种的不能获得财富、人生的优化和为家人谋得福利之类的遗憾…,还自说自话的认为这是君子的和而不同。我以为我可以云淡风轻的一挥手,就将一切世俗排除在外。现在看来,年轻时的飞扬跳脱一直附骨之蛆般的存在,只是人到中年,变成了骨子里的自以为是,偶然还要跳出来轻佻一下。
难免有点啼笑皆非的是,我已经是个十岁孩子的父亲。虽然比同龄人晚了很多,却难免也有时候犯自以为是、居高临下的错,真是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
作为观众,我和作者一样不屑苏大强。
看完电视,真正反省的是,唯一众口一词的,只有苏大强,凸显作男之极端。人之一生,可以是明成,也可以是明哲,有短处,说到底还有可爱的一面,当然做他的妻子辛苦一点。做妈宝男也很暖,只是成长的困顿艰辛一点,只是过度的自私、自我一定会毒瘤般疯长。让人暗暗心惊。
中国人的中庸类似朴素的辩证法,给出了实用的解决方案,即使是苏大强一样的父亲,也一定要对他好,因为他是父亲,而且老了会变好,但是作为自己,一定不能成为苏大强一样的父亲,如果不幸是了,有生之年,回头是岸吧。一切来得及,来得及,多么积极的人生观啊。
大大出访欧洲,被问及责任和使命,说,我已无我,不负人民。
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