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很多父母在孩子屡教不改的时候最容易发怒,最终的结果是采取惩罚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其中,最为寻常的做法是打孩子屁股或者罚跪。
我常常在思考,惩罚孩子真的有效吗?如果有效,为什么有些孩子打不怕,相反,越是打骂,性格越是顽固呢?
惩罚的类型
常见的惩罚为体罚。例如孩子不听话,父母罚站,打屁股,让孩子知道不该做什么。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如何不听话,他们迫不得已才动手打孩子。我也体会到作为父母的不易,只是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形成这样的认识:当别的办法行不通时,就采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也许体罚能够短时间内见效,可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发现孩子根本不怕你的伎俩,恢复到原样。
无数例子也表明,有的孩子拒绝做一件利于他们的事情,只是因为他们不想在父母的面前屈服。
除了体罚,指责或否定他人也是常见的惩罚方式。例如,如果孩子没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会被说成“自私”。另一种惩罚是不给孩子好处,例如不给零花钱。
惩罚的代价
《非暴力沟通》中,作者分享到自己亲眼见到的一个关于惩罚的故事。
作者去拜访一个学校的校长,透过玻璃窗,校长看到操场上有学生在打架。
校长走出办公室揪起那个欺负弱小学生的高年级的男孩的衣服,把他狠狠低推到一边,并告诫他:“看你以后还敢不敢欺负比你小的学生。”
这个事情,在常人看来或许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这个被校长教训的学生学到的是,在打比他弱小的人时,要注意附近是否有比他强的人。而且,校长的行为也让他在潜意识里认为打架能够解决问题。
这个结果是可怕的。
为什么在动手之前,不去了解这位高年级学生的需求与想法,感受呢?
惩罚的局限性
惩罚似乎成为了父母一贯驯服孩子最直接的方法了。
很多家长所信奉的是不听话就打,打多几次就不敢了。万一他不怕你的惩罚,习惯了,你又该怎么办?
又或者,你有没有想过,被驯服后的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听从你的安排,他们是真的甘心屈从吗?
在孩子屈从的背后,可能暗含着,我讲卫生,爱学习,听话,是因为妈妈这样吩咐的,他所做的表象只是为了得到父母的疼爱或避免受罚。
那么重要的问题来了,到底该如何正确的指导孩子呢?
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事先不要以不按规定办事就受罚来威胁孩子,也不能告诉孩子不这样做会遭受其他同学的嘲笑或批评,这样只能让孩子自尊受损。不如积极的给他讲讲做这件事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如果孩子出现逆反或烦躁该怎么办?
不妨耐心倾听孩子的需求,多问他“你是不是心情不好?”“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你哪里不满足?”“你需要得到什么反馈?”
在孩子不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去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得到对方的理解,做到求同存异。
多数家长在孩子不听从自己意见时,惩罚孩子,并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据一组数据调查分析,长期在暴力下成长的孩子,他们多数性情孤僻,情绪也极易失控,做事方式也是以暴制暴。
可见,惩罚不仅会让孩子产生敌对情绪,造成不屈从的后果,而且关系也会逐渐疏远。
所以,如果你想通过惩罚来使孩子认识自己的需要,你可能要失望了。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家长对孩子恼羞成怒,又束手无策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