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小说好看。容易看进去,又能持续吸引我的注意力。我这智商就适合看这样的内容。
为什么觉得好看呢?
因为写的是自己熟悉的古色古香的农村,所谓古色古香也就是没有被破坏被瓦解被革新的样子。小说尾部虽也进入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但心里脑里流淌的还是与前面的一脉相承着,避开了正在变和已经变了的外部。
最开始出场的是那片土地上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各行各业,由此引出各行各业的主人(或叫代表人物)。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在不同季节走街串户的各种行当,打牛卓的、谯猪的、xiàn鸡的、弹棉花的、剃头的、说书的、泥匠木匠篾匠……保有古味的农村确是一个文化丰富的大号平台。
这平台上生长着各种人及人际关系,从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亲戚朋友关系到师生同学关系战友恋人关系。小说里的众多人及人际关系莫不是自己从小都耳濡目染过,却又早都被时间席卷到记忆之外了的。在刘震云如数家珍连绵不绝的起承转合的说书中又重新被激活了。
一切都是日常,哪怕偷情离家出走打架杀人(当然都没有真杀),一忽儿山雨欲来一忽儿清风明月一忽儿又风和日丽。这样的日常真实自然有起有伏,甚好。说好,是因为没有天灾降临,说好是因为没有各种政治运动的裹挟,说好,是在没有扭曲的状态中努力活着的众生。
刘震云搜肠刮肚掏心掏肺殚精竭虑说了那么多,且取名为“一句顶一万句”,到底那“一句”是哪一句呢?评论里有人说是牛爱国的妈妈巧玲和牛爱国去妈妈延津老家的一亲戚都说过的“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深以为是。日子再苦再累命运再不济总得超前去,小说里当年牛爱国的吴摩西姥爷带着牛爱国的妈妈是这样,结尾处牛爱国自己也是这样,事实上小说里涉及到的人从外籍传教士到几任县令到各行当的掌门人到掌门人的子子孙孙无不是这样。
虽然所有的“说”都是泡沫,甚至比泡沫消失得更迅速更无影无踪,但人都有一张嘴,除了吃饭喝水呼吸就是言说。通过说去寻找“说得着”的,通过听“说”辨别彼此的质地确认日后彼此的距离。“说得着”的虽过了许多年隔着千山万水只是想想也能温暖心窝;“说不着”的虽同在一个屋檐下一箩铁打不出一口钉且各种窝心寒心各种欺凌都针对你来。
活着,就得说,说是活着的本真状态,如同河流的流动。无论一万句还是一句,小说里的人都活得很自我,想说的会说的尽兴的说,不想说的不会说的也甘心清静。每张嘴都不贴封条,这样,甚好。不然,刘震云也写不了这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