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都听过,但兴趣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天生的吗?如何培养兴趣呢?今天,我来说一说。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情绪,而情绪是人类进化出来的一种生存工具。兴趣与其说是一种天赋,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技能,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让自己活得有趣。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有趣是一种和不确定相关度很高的情绪;愉悦是一种和确定性相关度很高的情绪。而有趣和愉悦,是两种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情绪——当一件事情复杂、新奇且不确定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有趣;而当一件事情简单、稳定和确定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愉悦。愉悦的事情,不一定有趣,而有趣的事情,不一定会愉悦。
好的生活应该是愉悦又有趣的。有趣和愉悦的界线,在于“不确定性”的程度。过于不确定的生活毫无愉悦可言,充满焦虑;而一旦不确定太少,日子又无趣得很。
兴趣老师的第一种功能是推动你探索和发现新的世界,为未来做好能力储备。第二个功能是作为学习的动力的来源,抵消能力培养中的重复与倦怠感。
有趣的事情不一定重要,所以学会让重要的事情变得有趣,才是关键。那么,如何养大一个兴趣?
兴趣分为三个级别:直观兴趣(又称感官兴趣),自觉兴趣和潜在兴趣(志趣)。直观(感官)兴趣就是通过直接的感官刺激产生的兴趣,如:糖果香甜、衣服好看、名车拉风等等,这是我们最原始的兴趣。
自觉兴趣是认知行为参与的兴趣。比方说我们觉得一首歌好听,这是感官兴趣,如果我们明白歌词背后的故事与背景,知道歌者的经历与自我诠释,就会对歌曲产生新的兴趣,这就是自觉兴趣。自觉兴趣因为有了思维的加入,让我们的兴趣可以更加持久并定向在一个领域,从而产生能力,而能力又反过来让我们能体会和学习更多,形成“能力―兴趣”的循环,让我们慢慢精通某项能力。它能使我们不再依赖外界刺激,我们就有了一个让自己变得有趣的内在源泉,自得其乐。
持续投入的乐趣带来知识和能力,而这些能力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知识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能够做的事情越来越多,那么到底哪一个乐趣能够真正成为永不会满足的乐趣,带领我们穿越无常的一生?答案就是:符合你志向与价值观的那个。这就是志趣。志趣的三大特征:内控的兴趣、明确的方向与强大的动力。
兴趣饲养三步法:
第一步,让自己先沉浸在足够多的感官体验中,获得兴趣的第一步动力。
第二步,在感官兴趣还没有消退时,尽快掌握更多的知识,使自己的感官兴趣进化到自觉兴趣。
第三步,给自己找一个兑换价值的方式,把这个兴趣和你最感兴趣的价值绑定。别把自己的目标设定得太高,以免产生失落感。
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兴趣就会慢慢固化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培养兴趣吧!
网友评论